艺术出国文化惠民 广州走出传承传统与普惠大众的文化新路
许鸿飞的作品“肥女”雕塑在悉尼展出。广报记者张伟清摄
开业7年的广州大剧院票房收入占比达60%,已连续6年实现收支平衡,2015年、2016年经营收入均突破亿元,成为国内剧院的市场化样本。
大洋网讯 作为自古岭南文化中心地、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前沿地,广州一直是中国经济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文化、思潮在此交融交汇,激发出丰硕的文艺成果,滋养一方水土一方人。近年,许鸿飞带着“肥女”雕刻走遍五大洲11国22城,成为广州乃至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代表;国际名团名演纷至沓来,年均演出400场的广州大剧院已成为世界文化引进来的惠民舞台。近日,中国戏剧界表演类的最高奖项——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再次“花开”羊城。广州的舞台继续为各剧种提供继承与发展的助力,组委会也不忘以“惠民戏票”与“获奖演员下基层”的方式反馈戏迷,开拓出一条传承与服务相结合的文化新路。
2013年起,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发起其个人雕塑世界巡展,将极富个人艺术色彩的“肥女”雕塑推向世界,三年多时间相继走过五大洲11个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参观展览的各国民众达900万人次,全球超过250家媒体刊发新闻报道近千篇。
走出去:《哪吒》巡演60多场“肥女”巡展11国
作为国内最高艺术殿堂,迎来开业10周年的国家大剧院上月底首次邀约木偶剧登台演出,庆生主角正是出自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的《哪吒》。据木偶剧团表示,国家大剧院两天的戏票在3月初面向市场开售,结果不到半个月功夫,从100~400元不等的2000张票一扫而光。团长潘大庆说:作为一出地方剧目,在国家大剧院面向市场售卖2000张票,而且演出档期安排在工作日一般剧组都会觉得压力山大,《哪吒》的市场反响让业内人士喜出望外。
事实上,该剧已走遍广州、上海、厦门、武汉等各大城市的舞台,上座率始终在八成以上,爆满加演也成家常便饭。64场商业演出,一张张戏票,全是爱好艺术的普罗大众用真金白银来“点赞”。
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受俄罗斯模范剧院及匈牙利喜剧剧院之邀,先后携话剧《复活》《邯郸记》等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和匈牙利演出;广州歌舞剧院受意大利帕多瓦市政府邀请,赴意演出歌舞《魅力岭南》;广州杂技剧院受邀赴韩国演出武侠杂技剧《笑傲江湖》29场……
2016年,广州市先后组织122个团组1720人次赴国外和港澳台开展文化交流,打造了“广州文化周”等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放眼全球,广州文艺作品持续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许鸿飞的雕塑则是当中的佼佼者。
“世界巡展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将作品推向国际舞台的过程中,我尤其体会到艺术交往的重要性。”许鸿飞举例说,去年11月的秘鲁APEC会议同期,他响应政府的文化部署,在秘鲁库斯科举办的“广州文化周”活动中进行雕塑展览,在当地引起轰动,“国际舞台上更要突出中国特色。展览的成功,让外国友人瞩目,为中国艺术争取到更高的国际话语权。”
引进来:名团名演惠民影响辐射华南
“国际化城市需要国际化的演出市场。”广州2016戏剧文化年的主办方向记者表示,广州历来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文化交流的桥头,通过戏剧文化活动,引进外来优秀剧目,将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新平台。
要看来穗献艺的名团名演,广州大剧院无疑提供了一扇最靓丽的窗口。2015年,广州大剧院引进的两部世界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及《剧院魅影》,共吸引了近8万人入院观看。其中,《剧院魅影》在广州连演40场,创下开院以来同一剧目演出场次之最,平均上座率达到92%,累计观看人次超过6万人,总票房4600万,被广州日报等主流媒体称赞为“现象级”演出。
7年来,广州大剧院联手罗马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英国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等世界一流剧院及一线歌唱家,制作推出《图兰朵》《托斯卡》《蝴蝶夫人》《茶花女》《卡门》等7部经典歌剧的“广大版”,改写了广州没有上演过全景歌剧的历史。据悉,7部歌剧共投入4893万元。
展望今年11月,广州大剧院将举办德国音乐周系列活动,邀请世界首屈一指的交响乐团——西门拉特执棒的柏林爱乐乐团、德国歌剧男神乔纳斯·考夫曼、当世顶级花腔女高音黛安娜·达姆娆,一众乐迷翘首以盼。
作为著名设计师扎哈·哈迪德得意之作,这里还是广州城市“会客厅”的建筑地标。年均演出近400场、累计入场200万人次的广州大剧院已承载起了一座城市的全球文化影响力。
《音乐之声》
《剧院魅影》
《图兰朵》
《托斯卡》
《蝴蝶夫人》
《茶花女》
《卡门》
媒体评价
2010年,《英国卫报》撰文称赞广州大剧院是“继悉尼歌剧院后的又一个奇迹”。
2014年,广州大剧院分别被《今日美国》和英国《每日电讯》评为“世界十大歌剧院”“世界最壮观剧院”。
2015年,人民日报以《一座剧院,一座城》为题撰文,称赞其为“广州和世界的链接点”。
2016年10月,广州大剧院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为“全球最美音乐厅”,并被意大利晚邮报列为改变中国的25个重大工程。
传承传统文化:梅花奖二度莅临
五月花城,梅花绽放。继2015年上一届梅花奖在广州举办后,中国戏剧界表演类的最高奖项——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再次“花开”广州。
在本届梅花奖竞演的12天内,16名表演艺术家将为观众献上精妙绝伦的表演。作为“东道主”的粤剧也再次入围梅花奖终评。广州粤剧院的苏春梅和广东粤剧院的曾小敏将分别以经典粤剧《搜书院》和新编粤剧《白蛇传·情》,冲击本届梅花奖。
梅花奖每两年一评,旨在表彰在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30多年来,梅花奖共评出涵盖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47个剧种,全国各地获奖演员共666人。广州的舞台正在为各个剧种的继承与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如何借梅花奖的东风,惠及广州各阶层的艺术爱好者?本届梅花奖组委会以“惠民戏票”与“获奖演员下基层”给出了答案。记者获悉,广州市向广大市民推出了梅花奖艺术惠民票,目前大多场次均已售罄。5月23日上午11时,组委会更将在荔湾区恩宁路的粤剧艺术博物馆举行“梅花奖获奖演员进社区”活动,让街坊免费欣赏包括粤剧大师苏春梅在内的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全体15名获奖艺术家的精湛艺术。
中国戏剧界表演类最高奖项的二度莅临,离不开一座城市的传统文化气候。广州具有2220余年建城史,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天河乞巧习俗、波罗诞2个项目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正式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南沙的天后诞、海珠的华光诞、荔湾的仁威庙北帝诞、萝岗的玄帝诞、黄埔的金花娘娘诞等民俗文化活动,遍及全市11个区(县级市),举办时间从农历一月贯穿至十二月,全年不息。
大部分广州民俗都带有南粤节庆味道,以春节节庆为例,近年除了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的市民,还不乏来自海外的各国友人,他们专程来广州,就为逛一逛花市,体验一下“逛花街过大年”的广式年味。
数读
文化服务公众:
人均馆藏书1.33册
广州现已建成市、区、街(镇)、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形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拥有博物馆、纪念馆61家,其中国有博物馆50家,国家一级博物馆3家,数量质量均居全国前列。
初步建成“图书馆之城”的广州,目前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为31.39万平方米(在全国大城市排名第二),总藏书1871.14万册,人均馆藏书1.33册,市级两馆的服务效能在全国“居冠”。
文/广报记者何道岚 通讯员穗宣 图/广报记者莫伟浓(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