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繁荣需要灵活的金融体制支持

17.07.2015  14:10

本报报道,7月15日,东莞市捌毫米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挂牌上海股交中心中小企业股权报价系统,成为东莞市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影视文化企业。2012年成立的东莞市捌毫米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影视剧创意研发、投资、制作、发行、演艺经纪和少儿艺术教育等业务,是东莞唯一的综合性专业影视文化企业。该公司参与投资了《中国合伙人》《黄飞鸿之英雄有梦》等多部影视作品。

影视制作是一门大投入、重装备、高风险和大产出的生意,如仅仅一部《阿凡达》投资就近5亿美元。在这些巨大投资的背后,是一个健全而活跃的现代资本市场。借助强劲的现代金融资本的支持,文化产业和金融资本相互渗透,相互参股、控股,二者之间形成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是现代影视产业成功的经济基础。捌毫米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在“新三板”的挂牌,标志着一向以实业思维为王的东莞人,近年来思路大变,逐渐开启其现代金融之路。

的确,作为文化产业的影视要有大发展,必须依赖金融资本的强力支持。没有金融资本的参与推动,影视文化产业想实现大发展,几乎就是天方夜谭。以好莱坞为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电影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善的融资体制,很多有实力的产业集团,背后都有金融大财团的支持。制片公司拿着与发行商签订的发行合同,就可以很顺利地取得银行贷款甚至风险投资支持。一些独立的小制作公司,只要有好点子、好剧本,也不愁拉不到投资甚至干脆上市融资。这种文化产业和金融资本良好的体制性结合,使得好莱坞那些强势的电影巨头如时代华纳、21世纪、迪士尼、米高梅等年销售收入均在200亿美元以上,可以运营的资本规模则往往在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以上,使得它们能够以资本为手段大规模地对文化产业进行购并整合。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几乎完全脱节,直接导致产业资本积累低,投资能力弱,后劲匮乏。

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中国的影视制作和文化体制也正在进行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涉及面广泛,反映在金融体制上,则是政府必须调整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政策,开拓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融合的渠道,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多元的资金保障和发展动力。以影视制作为例,金融机构需要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向那些能够真正占领市场与人心,同时具备票房号召力的影视项目倾斜,以打通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间的传统隔阂。而作为政府文化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则需要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用于发展基础性的文化项目。作为文化市场与金融市场大繁荣的关键是,开放市场门户,加快形成统一的市场准入政策,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投资市场急需的文化行业或产品。在一些领观念之先、市场之先的城市,还可以鼓励组建区域性的文化发展协调基金和各类文化产业基金组织与投资公司,允许社会和个人兴办文化艺术基金,逐步扩大文化产业直接融资的比重。而一些有条件的影视制作公司和文化企业,还可以利用企业债券、股票等融资手段加速发展,抢占市场先机,实现文化企业的跨越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