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创“文化馆联盟” 优化配置公共文化资源
市群艺馆古筝班在市民中心前演出拍摄记录片。 何俊 摄
在解决区域公益文化场馆分布不均、人员配置不均、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方面,深圳市率先做出新举措。7月30日,经过近一年时间筹备的“深圳市文化馆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深圳市群众艺术馆正式组建成立。此举为深圳在全国群艺系统首创。深圳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刘兴范表示,在联盟的框架下,可以打通以往各区馆壁垒,更好优化配置公共文化资源,以同样的投入,产生出更大的社会效应。
群艺系统现状▶▶
各级文化中心“自娱自乐”
罗湖区文化馆的戏剧小品编导邸叙然在深圳小有名气。每到周末,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创作演出的《军哥剧说》系列戏剧主题晚会便会吸引诸多市民前往观看。
《军哥剧说》系列是罗湖区里的公共公益文化活动明星,但在罗湖区大放异彩的同时,它却鲜少走到别的区。邸叙然觉得,目前在公共文化发展方面大家都是“各干各的,交流比较少”,在此情况下,每个区里的文化项目并不少,但很难辐射出去。
作为深圳市群艺馆馆长,刘兴范也有感触:“目前深圳市群艺系统分市馆、各区馆、街道文化中心三级,但这三级属于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市馆由市财政拨款、区馆由区财政,之间没有任何隶属关系,而只是一个名誉上的指导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过去各馆之间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各区馆之间的活动大多数是自娱自乐。但是深圳的公共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比如宝安有很多优秀的民间表演团队,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政府管文化,民间办文化,政府在向民间采购的过程中,宝安的文化群体只能在宝安被采购,而不能到龙岗或者罗湖,这些文化资源就造成了浪费”。此外,刘兴范说,各区之间也还存在着公益文化场馆分布不均、人员配置不均、资源分配不均等情况。
“总分馆”模式▶▶
联盟成员间资源优化流动
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文化馆系统构建也受到空前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部署,文化部提出鼓励文化馆系统试行建立“总分馆制”,在广东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当中也明确提出要“推进基层文化场馆整合联动”,“推进总分馆制”。
在成立大会上,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巡视员柴凤春表示:“在充分考虑市区行政体制和全市各级文化馆行业的特殊现状,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深圳市文化馆联盟”的设想,并得到了各基层单位的配合与支持。”柴凤春表示,希望各区文化行政部门能够给予联盟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尤其对于四个新区,已建区级文化馆的,要充分发挥好公益场馆的职能作用;还未建立区级文化馆的,希望尽快统筹规划,完善公共文化机构设施网络建设。”
联盟成立后,虽然各馆仍然保持着此前的行政关系,但在联盟的框架下,“总分馆”的模式凸现出来。刘兴范介绍,联盟首先是个团结协作的平台:“一个馆、一个团队难以完成的任务,放到联盟的平台上,我们的力量就可以放大十倍、几十倍;一个单位的声音难以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把困难放到联盟的平台上,我们的声音也可以放大几倍、几十倍。”
同时,在联盟框架下,大家可以资源共享。“在人员编制、职称职数有限的前提下,我们联盟的各个成员单位,可以结合自己人才力量和发展传统,着重打造优势项目,不必辛苦地追求‘大而全’。每个成员单位优势的资源可以拿出来大家共享;同样,每个单位不足的资源,也可以在联盟的平台上寻求补充。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建设‘数字文化馆’已经成为我们的重点工作,以联盟为平台,对全行业的资源进行统一数字化建设,既丰富了“数字文化馆”的内容,也避免了各单位的重复建设、重复劳动。
此外,他还表示,联盟成立之后,将每年都将开展多场次、多层次、多内容的业务培训、观摩和学习活动,全方面地提升行业内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从而最终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