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博会上我市企业以“展览+交流”方式积极学习启发创意
文博会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梦工厂”。
沟通交流启发创意。
创意产品琳琅满目。
台湾展馆展出的瓷器。(摄影/钟小丰)
●本报记者 郑炜梅
作为国家级的文化盛会,深圳文博会上聚集了文化产业领域的佼佼者。开幕以来,我市参展企业在展示文化成果之余,还积极与各地企业沟通交流、学习取经、启发创意。
台湾文创主题馆是深圳文博会精品展馆,也是历年来最受欢迎的展馆之一。今年共有79家台湾文创企业进驻,其中陶瓷企业占了很大比例。记者在台华公司展柜上发现,一支陶瓷钢笔售价就达两千多元。“陶瓷钢笔的烧制过程对原料和工艺有严格要求,成品率约60%。笔上有‘青花皇后’杨莉莉手绘的图画,具有收藏价值。如果笔上采用贴花,售价会亲民很多,约200多元。”该展柜负责人说,为完善产品研发,公司与200多名艺术家进行了合作。
优秀企业带来各自“镇山之宝”,我市企业也以参展文博会为契机,积极向各地企业学习取经。广东吉玉陶瓷公司已经连续两年参加深圳文博会。每年他们都会专门收集陶瓷行业的信息,今年也不例外。该公司总经理钟小斌每天“宅”在文博会会场,看到有新意的陶瓷产品,就会详细询问相关情况。“见识上的收获远比成交额和订单更有价值。文博会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能看到很多的优秀文化创意产品,收获很大。”钟小斌说。第一次参加深圳文博会的雨农农业公司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而来。该公司市场总监黄李说:“看看同类型企业如何利用、开发产品,找差距、学经验、寻灵感。”
除了参展企业,我市各县(市、区)也主动组团到会场参观取经。大埔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红梅说:“高端大气的文博会展示了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和新成果,有文化和灵魂的文化产业才能快速‘起飞’,政策、人才、平台的支撑也必不可少。在发展文创产业方面,大埔今后将着重讲好‘客家故事’‘梅州故事’,让文化创造活力进一步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