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文博会闭幕 成交近2650亿再创新高

19.05.2015  13:00

第十一届文博会于18日下午在深圳圆满闭幕。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文博会闭幕

  成交近2650亿 比上届增13.9%

南方日报讯(记者/苏妮)为期5天的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文博会”)18日落下帷幕。根据第三方专业机构的统计数据,本届文博会总成交额创新高,达到2648.18亿元,比上届增长13.90%,超亿元项目235个,比上届增加45个。出口交易额为164.85亿元,同比增长2.15%。

本届文博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突出“一带一路”和“创客”主题,首次设立了丝绸之路专馆和“创客”展区。据悉,本届文博会164.85亿元的出口成交额中,“一带一路”沿线海外国家的文化产品和项目交易成交额达101.84亿元,占61.78%,比上届增长11.12%。

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已于18日落下帷幕。5天的展期内,文博会超越历届成就,结下了崭新果实,为发展了11年的深圳文博会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再添注脚。

文博11年,磨砺出一把“中国文化产业之剑”。举国铸剑,为何深圳能成为“剑锋”?

改革创新是发展内核;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是关键。

在创新之城深圳,文博会的市场化、专业化办展思路与政府搭台互相呼应,务实高效。肩负着“促进和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国家使命,深圳文博会不仅改变着深圳,也促进了中国文化产业成长壮大,促进了文化的“走出去”。

文博会上签约形势喜人

第十一届文博会期间,各省市代表团捷报频传,在各项签约、推介、投资洽谈活动的现场,多个政府展团迎来数十亿甚至百亿元大单,各个参展企业也收获满满。除了前文提到的河北和四川。今年甘肃省的84个项目取得了387亿元的签约金额;贵州代表团现场签下了18个项目,签约金额达到75.2亿元;江西省印刷产业、吉安国家印刷包装产业基地项目集中签约24个项目,投资总额达到67.56亿元。

独立参展的城市也在文博会上展现出强大的“吸金”能力:哈尔滨文化产业项目的招商推介签约会上,19个项目签约总额达36.06亿元,创下新高;乌鲁木齐市文化产业展团就在现场达成10个项目的签约,总金额达22.2亿元;连续6年独立组团参展的徐州市代表团最终有10个项目进行现场签约,签约总额近29.7亿元。

主展馆形势喜人,分会场也不输气势。创意设计集聚区182设计园的3家入驻企业在开幕前两天,就取得重点项目合作签约总金额6000万元的好成绩,大大超出往届水平。而深圳设计产业园则在展会期间接过了鄂尔多斯代表团伸出的橄榄枝,目前双方已经签订了1亿元的战略投资意向,一批打上深圳烙印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不久后将在鄂尔多斯“落地开花”。

18日上午,在会展中心举行的“第十一届文博会颁奖大会”上,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透露,从第三方专业统计机构前四天的统计情况来看,十一届文博会总成交额再创新高,特别是合同成交额明显增长,文博会作为中国文化产业重要交易平台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本届文博会市场化手段更加完备,交易环境更加优越,展会成交额逆势上扬,延续了供求两旺,交易活跃的可喜局面。”她说。

“市场化”是文博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这是十一年文博之路已被证实且不断推广深化的经验。

文化新业态成今年亮点

“十年之间,伴随着文博会的发展,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长了10倍,速度非常快。”究其缘由,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表示,不仅得益于中央推动文化建设的种种探索,从城市本身来看,还得益于深圳这座城市的禀赋和气度,担当和梦想。

深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设计之都”,它也是在纽约时代广场点亮过的“创客之城”。在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深圳,毫无疑问的成为创新创业的“急先锋”,而文化产业,则被王京生认为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大有可为的“主战场”。

随着创新思维火花璀璨,文化产业从业者们不断将文化与各个业态融合,创造性地发展出“文化+科技”“文化+设计”“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多种发展模式。

王京生毫不讳言,深圳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快速起飞,在于一开始没有就文化而论文化,没有在文化自身的窠臼之中发展文化产业,而是积极主动地把文化和其他业态有意地主动嫁接和推广。比如,深圳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文博会、文化产业增加了科技含量,推动“文化+科技”成为深圳文化产业鲜明特征。

在本届文博会主展馆,你会发现,创客展区和丝绸之路展馆作为今年特设的新亮点与文化产业新业态、多业态融合的发展趋势吻合和呼应,而在其他馆里,传统的文化产品几乎都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一号馆省市团进行推介时,发传单那样的传统手段已经过时,现在的展厅里,声、光、电设施让内容丰富立体,动漫及文化衍生品集中立体展示而极大地引发了参观者的文化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