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是哪四宝还记得吗?东莞报业小记者们告诉你

13.05.2018  10:52




东莞时间网讯 (记者 周素琼)你知道什么叫端砚吗?端砚,列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与湖笔、徽墨、宣纸合称为中国 “文房四宝”。最近,东莞报业小记者参观在东莞市钱币博物馆举行的“砚都珍藏”专题展览活动,了解端砚雕刻技艺,让小记者们亲手体验“拓印”工艺。

东莞报业小记者俱乐部有幸邀请到来自肇庆端砚世家的程振良大师,为小记者们分享端砚的历史文化。端砚最早出产于唐代端州,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传承,现产于广东肇庆东郊的端溪。世称端砚为“群砚之首”,其产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河山。

砚拓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用墨等染料将雕刻在器物表面上的文字或图案复制到纸张上。程振良夫妇现场教学“拓印”工艺,通过宣纸拓印出的图案很精美,讲究的是一个耐心与轻巧,现场的小记者们都非常用心地体验。

通过参加这次拓印手艺体验,小记者们都认识到端砚不愧是“群砚之首”——虽然现在钢笔、铅笔被人们用来代替了砚,而砚已经不被人们经常使用了,但是关于砚的这种文化,是非常值得大家去学习和了解的。

神奇的端砚

东莞报业小记者 彭日权

你们知道我们中国的“文房四宝”是什么吗?文房,专指文人书房而言,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而我们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文房四宝之一的端砚。

端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它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产于广东肇庆东郊的端溪。世称端砚为“群砚之首”,其材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河山。

为什么端砚会成为群砚之首呢?这就要从“呵气研墨”说起了:传说唐代某年,端州有位梁姓举人赴京会试。考试那天,京城突降大雪,滴水成冰。应试者被这突如其来的坏天气搞得束手无策,因为研磨出来的墨汁很快就结成冰,无法书写。唯独这位来自端州的举人,用家传的端砚研磨的墨汁不结冰。但当他再想掏点水研墨时,发现水壶中的水已经结成冰了。梁举人非常失望,边揉着手,边对着端砚喃喃自语:“端砚啊,人家都说你是文房四宝之一,如今你宝在何处?”谁知话音刚落,砚堂中出现一片水蒸气,梁举人好像绝路逢生,拼命向砚堂呵气。端砚帮助他做完试卷,让他幸运地考取了进士。多么神奇的端砚呀!

除了传说故事之外,端砚本身也非常有看头。比如制作端砚的石头上有许多花纹,例如:金银线、火捺、天青、青花、鱼脑冻等,金银线是指在端砚的表面上金色和白色两种不同的花纹,而天青和青花的区别则是看端砚上面的花纹是聚集到一起的还是向四周散开的。

端砚真不愧是“群砚之首”呀!虽然现在钢笔、铅笔被人们用来代替了砚,而砚已经不被人们经常使用了,但是关于砚的这种文化,是非常值得我们去了解的。

一起来学做拓印

东莞报业小记者 叶颂炜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文房四宝”吗?是的,他们分别是“宣纸”“湖笔”“徽墨”和“端砚”!简称“笔墨纸砚”。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下“端砚”吧!

端砚又名端溪砚,因产于古端州(今广东肇庆)而得名。其因下墨如风;发墨不损耗;可呵气研墨;历寒不冰;磨得墨汁不褪色、不虫蛀而闻名。

对端砚有些初步了解后,我们就开始来制作拓印吧!

首先,我们要拿一点胶水(约5毫升)与约5毫升的水拌匀。要搅拌到不是很粘手的状态就好了。若发现粘手,那么就加大约1毫升的水;若发现一点也不粘手,那就得加约1毫升的胶水。搅拌均匀以后,我们进入下一个步骤。

我们将搅拌好的混合物用毛笔涂在端砚的图案上,还要敷一层塑料膜。为什么要敷一层塑料膜呢?是因为这样子可以防止宣纸破裂。然后用一把刷子“敲敲敲”直到将那些图案“敲得”很明显时,就要等待晾干。为什么要晾干呢?是因为如果湿哒哒的话,宣纸就会很快破裂。我有一个可以快速晾干宣纸的好建议:我们可以用宣纸(或纸巾)“”在图案上,然后用刷子“敲敲敲”,就像敲端砚的图案那样,因为这样这张纸可以吸走多余的水分,水分没了,自然就会干。当晾干时,即可进入下一个步骤。

接下来,拿一点点墨汁(或用端砚磨出墨汁),拿一个“小布包”沾上一些墨汁,在图案上面轻轻地拍打,直到把那些图案“”出来为止。“”完后,可以用毛笔写上自己的名字。例如:叶颂炜。如果用繁体字来写会更好看。

在第三个步骤时,我们说到了用端砚磨墨汁。那么,怎样“研磨墨汁”呢?就让我来告诉你吧。首先,在端砚里倒入一些清水。然后,用墨碇来磨端砚,使水变得越来越黑。最后,就可以用来写字或画画啦。是不是很简单呢?你学会了吗?

端砚的学问

东莞报业小记者 黄学钧

今天,东莞报业小记者们兴高采烈地来到东莞市钱币博物馆。小记者们今天又要采访哪位人物呢?他就是来自肇庆端砚世家的程振良大师。

提起端砚,或许大家早有耳闻,它是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之一。砚的历史十分久远,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也称作“”,由生活上的研磨器发展而来。汉代以后,砚台的材质丰富起来,石砚、瓦砚、瓷砚、玉砚、金属砚、漆砂砚……品类多样,异彩纷呈。端砚始于唐代,现唐墓出土的端砚可为佐证。从唐李肇《国史夕补》中所记“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中可知,端砚在唐朝中期已为文人墨客普遍使用。

端砚的基本结构由六部分组成,即砚堂(墨堂、砚心)、砚池(墨池)、砚额(池头)、砚唇(砚缘)、砚底。

端砚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主要的工序有采石、维料制璞、设计、雕刻、磨光配盒等。

砚石自古以来都是手工开采,采石工序需要掌握砚石生长的规律,看清石壁和石脉,从接缝处下凿,才能保住砚材的完整。所使用的工具以凿为主,长短有异,大小不一,精细不同,每个石工都会必备三四十把。

制璞维料又称选料制璞。开采出来的砚石经过筛选后,将有瑕疵的,或烂石、石皮去掉,剩下“石肉”,再根据砚石的天然形状凿成长方形、圆形等砚形砚式的砚璞,将砚石最好的地方留作墨堂。

端砚设计要求因石构图,除了传统砚形式外,还要充分利用天然皮或石材的凹凸皱褶等瑕疵部分,汇集文学、历史、绘画、书法、金石于一体,变瑕为瑜,充分展现砚石最佳品相。

雕刻艺人对砚璞因材施艺,根据设计进行雕刻。雕刻技法上有浮雕、透雕、圆雕、线雕等,要求雕刻线条清晰、细腻、流畅。优质砚石一般不雕或少雕,称为平板砚。

砚石磨光的工序首先用油石细河砂粗磨去凿口、刀路,然后再用滑石、细砂纸反复磨滑,使砚台手感光滑为止。最后是“浸墨润石”,过一两天后褪墨处理,使砚堂细腻润滑。

砚盒的造型一般按砚台形状而定,材质以木料为常用,讲究者会选用紫檀、鸡翅木、黄花梨等名贵木材。盒面上往往雕花、刻字,甚至用金玉镶嵌等加以装饰。以锦盒装砚也很普遍。

以上就是端砚的历史、结构和制作工艺。在今天的活动现场,小记者们还体验了“拓砚”,用薄薄的宣纸盖在砚台上,一涂,一压,一拍,一晾干,这样你的砚台图形就出来了!非常有纪念价值。

通过今天的学习和了解,小记者们收获良多,受益无穷,我们一定会把这门手艺传播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