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报:纽约的免费午餐

04.09.2014  20:53


   文摘报9月2日讯 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话并不准确。即使遭遇“9·11”那样的灾难或金融危机,美国纽约也一直有免费午餐。免费午餐一部分来自政府,更多的来自机构或者个人的慈善捐赠。

  1972年,苹果电脑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就读里德大学一年之后退学,当时他生活贫困,除了收集汽水瓶换钱,还在每个星期天走很远的路去一家庙宇参加活动,同时也是为了饱吃一顿免费晚餐。


  免费学生餐,不看证件


  纽约州教育局提供给公立学校8年级以下中小学生的午餐,一直是根据家庭收入分为免费、低价或者全价的。四口之家年收入3万美元以下者,学生享受免费午餐;年收入3万至4.5万美元者,每份午餐收0.25美元;收入超过4.5万美元者,收全额费用,据说每份3美元以下。2014年纽约市政府正在考虑为全市公立学校的110万名中小学生全面提供免费午餐,而不再按照家庭收入划分等级。

  目前正是暑假期间,纽约市中小学校的免费午餐照常供应,只要学生回到学校,就可以享受。不回学校吃饭的中小学生怎么办?整个纽约市,政府设立了超过1000个免费午餐发放点,每天中午专职工作人员为所有18岁以下的市民发放免费午餐。不管身份,不看证件,不问理由。

  纽约华人聚居地法拉盛,在最热闹的缅街图书馆门口,一辆送餐车停靠在路边,两名工作人员双手不停地为路过的行人发放午餐,一些中小学生模样的少年,很随意地排队领取午餐,一些推着儿童车的年轻妈妈,也加入到队伍中来。工作人员还在不断招手,邀请年龄看起来18岁或以下的青少年过来领取午餐。

  这些午餐至少包括一份汉堡包、一包牛奶。我问几个刚刚领到午餐的中学生,这个分量够不够?他们说够了。免费午餐每天都不相同,所有菜谱都在政府的网站上公布,让学生和家长心中有数。


  免费餐,为耆老送上门


  这一项目开始于1954年,到目前为止全美国拥有5000多个免费餐机构,为耆老派送免费餐。纽约市过去一年为18000名耆老提供免费餐,参与活动的义工人数12000名。

  作为亲身参与者,我在过去的两年,曾经以送餐义工的身份参与过几次送餐上门服务。我选择的是曼哈顿上东区、中城等大家心目中最富有的地区。

  我的任务是在指定的教堂或老人中心领取数份免费餐,用专门的保温包装好,根据机构提供的地址和姓名,走路或乘坐公交将免费餐送到指定的市民手上。送餐的对象,有的居住在老旧住宅楼里,需要爬楼梯,也有的居住在豪华电梯新楼内。

  这个工作,通常两名义工一组,送餐的数量从两份到四五份不等。第一次送餐的时候,负责派工的义工组长告诉我:你很可能是今天派餐的客人见到的唯一的人,所以请你尽可能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陪他们说说话。

  教堂里的免费餐


  我曾经参与过3个教堂的免费午餐服务。第一个教堂免费午餐项目,在曼哈顿上城。哥伦比亚大学旁边的圣约翰大教堂,这座始建于1887年的歌特复兴式大教堂,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停滞,至今尚未完工。教堂的地下室,是一个室内的球场。我参与的免费午餐派发,就在这个教堂地下室大厅进行。

  这天的午餐,内容颇为丰富,包括面包、肉饼、水果沙律和饮料。派餐时间开始,客人们纷纷排队领餐,然后到中间的座位上就餐。领餐者既有貌似流浪汉的各种肤色老人,也有脚踩滑板前来用餐的美国少年。

  客人们吃完饭就会离开,我们这些义工还要负责清洁现场,收拾桌椅,将球场恢复原样,才算是完成这次义工的工作。这一天,我们服务的客人大概超过200名,这还不算多的。

  我参与的第二个教堂免费午餐义工项目在曼哈顿切尔西。切尔西以艺术画廊闻名,旁边还有鲁宾艺术博物馆等机构。

  这是我参加过的免费午餐中规模最大的——服务对象超过1200人。这些有需要的市民,在午餐开始之前,提前到教堂门外排队,按照分派号码按顺序进入教堂,由义工带领落座。午餐的肉菜水果和面包饮料放在塑料托盘上,由义工送到每个客人面前,客人用完午餐后自行离开,第二批义工接力搞清洁,将教堂恢复原样。

  这个教堂的送餐和清洁工作我都参加过。其中的清洁工作,是我参加过的30多次义工工作中最繁重的。由于有的客人没有将午餐吃完,有的甚至只吃了一半,剩下的食物就成了我们义工需要处理和运送出去的垃圾。1200多人的午餐残渣,分量之大超乎我的想象。幸好义工人数比较多,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


  老人中心的免费三餐


  2011年11月,由 华南理工大学 校友杨建元、黄亚村创办的金鹰成人日间护理中心(老人中心),进驻纽约华人聚居的法拉盛,这是纽约华人社区第一批成人日间护理中心。以往这个行业基本上是犹太人垄断经营。而杨建元、黄亚村夫妇拥有纽约州养老院行业中唯一一张华裔经营养老院执照。他们位于哈德逊河谷的养老院里面,住着的基本上是美国人,没有华裔,这也是他们要将养老事业带回华人社区的主要原因。

  三年多的时间过去,小小的法拉盛地区已经拥有大约20家类似的老人中心,这种为低收入或者身体条件不好的耆老提供福利的机构,是联邦政府在削减老人经费条件下的产物,其目的是节省耆老们家庭护理的费用。家庭护理是一个护理员服务一个耆老,成人日间护理中心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为耆老们提供免费三餐、各种免费课程和活动。

  我经常参观法拉盛地区的成人日间护理中心,最大规模的一家拥有350名会员,小规模的也有五六十名会员。免费三餐和免费活动是这些中心的最大特点,而且,基本上还提供免费接送服务。

  多数中心的餐饮,由华人餐馆提供。也有一家中心拥有自己聘请的营养师和厨师。伙食的好坏,也是耆老们评判中心好坏的指标之一。


  “无底线”餐,吃完还能“打包


  除了政府、教堂之外,还有一些非政府非宗教的慈善机构,也对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免费午餐。

  我参加过曼哈顿下东区一个名为“大学社区社会服务”的免费午餐活动。该机构成立于1982年,由两名大学教师发起,每个周六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免费早餐和免费午餐,三十多年从未间断。这是我参与过的免费午餐项目中最没有附加条件的彻底慈善。

  该项目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义工,提供工作人员自己也乐意享用的午餐,所以第一个程序就是我们义工自己享用这些即将派送的午餐。义工负责人强调,该项目自成立以来,从没间断过,就算是“9·11”发生的那个周末,这个项目的免费早餐和免费午餐也照样提供。

  机构对义工的要求是:我们自己去餐馆用餐,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服务,就请您将这样的服务提供给我们的客人。

  该机构对客人没有任何要求,凡是经过这个门口,希望吃一顿免费午餐的人,都可以前来享用。真正来者不拒。每一个客人可以领取一份食物,但有的饭量大的客人,吃完之后再次排队,也可以领取第二份、第三份免费午餐。如果有需要,甚至可以带一份回家享用。

  客人多数是单独前来,也有拖家带口的。多数客人衣冠整齐,也有个别客人身上散发出一股浓烈气味,估计是街头流浪汉。但我们提供服务的时候,根据工作要求,对待客人必须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