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薇: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世界和平发展 学习习近平主席访欧阐述的重要外交理念

23.06.2014  16:34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些论述,凝聚了正在和平崛起的东方文明古国对人类文明演进规律的历史认知,指出了全球化时代各种文明之间交往共进的智慧之道,其影响深远,受到国际瞩目,引起世界共鸣。

习近平主席在前不久欧洲之旅的系列演讲中,以宽阔的视野、博大的情怀、亲和的方式,向全世界阐明了关于不同文明之间进行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他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演讲中强调,文明是多彩平等和包容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习主席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又重申了上述观点。这些论述,凝聚了正在和平崛起的东方文明古国对人类文明演进规律的历史认知,指出了全球化时代各种文明之间交往共进的智慧之道,其影响深远,受到国际瞩目,引起世界共鸣。

一、文明交流互鉴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内在动力

文明是人类共同创造的劳动成果与智慧结晶,体现了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人类历史表明,自有文明产生以来,文明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性机制。

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相容性辩证运动的必然结果。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是多彩的”。“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  “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各民族、国家文明的特殊性造就了世界文明的丰富多样性,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智慧与多种可能。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文明同时也是相容的,因而多样的文明是可以交流互鉴的。文明的相容性源于世界的普遍联系性和人类文明的共性。正是这种联系性和相容性,使各种文明能够在生活交往和经济活动中不断进行资源、能量、信息的交换、交流、互通、互鉴,从而在吸收新质中获得拓展和提升,与时俱进,保持更加多彩的发展生命力。人类文明因相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基础。

习主席在演讲中提到:“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推进,交通和通讯的空前便利,不同文明间的关系及交往更加密切,文明的交流互鉴也越来越普遍。经济全球化不是纯粹的经济相互融入的问题,同时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只有通过交流互鉴,各民族文明才能克服片面性和局限性,契合时代性而焕发生机,实现“薪火相传、代代相守”,人类文明也在各种文明互动交融和共同参与总体文明演进的过程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提升。“保护多彩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这一文明交流互鉴的双向并进机制和辩证运动规律,“构成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书写了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步入无穷天地。

二、文明交流互鉴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纽带

文明交流互鉴也是当今时代和平发展的诉求,对于促使各种文明和谐共进、实现世界和平具有深层推动作用。文明是多样的,多样意味着有差异,有差异就会有矛盾,有矛盾难免有冲突。毋庸置疑,当今多极化的世界仍存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矛盾、对立、摩擦乃至冲突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的经济、政治和外交。现代世界,资源短缺、生态污染、环境恶化、人口爆炸等问题日益凸显,人们相互依赖关系不断紧密,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以往的那种零和思维和对立冲突方式已经过时,人类越来越需要和平共处、携手合作来应对各种挑战。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各种文明之间需要进行交流互鉴,使差异在交流中互补、矛盾在互鉴中缓解、冲突在共识中消弭,进而实现存异求同的和谐文明,构建合作共赢的和谐世界。“人们希望通过文明交流、平等教育、普及科学,消除隔阂、偏见、仇视,撒播和平理念的种子”;“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这正是习主席特别强调“文明交流互鉴”的用意。

要真正使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星球生长出一片又一片和平的森林”,习主席阐述了需要秉持契合人类文明本质特征及规律的理念原则。首先要秉持“文明是多彩的”理念。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交流互鉴的必要性。其次是秉持“文明是平等的”理念。“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立、平等的文明主体,都是世界文明构成中的一分子。各种文明之间的交往,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主体间的关系,是主体与主体的平等性对话。“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而绝不能居高临下、傲慢偏见,搞“文化霸权”或“西方中心主义”。再次是秉持“文明是包容的”理念。“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是对多样文明共存事实的承认,是对每种文明主体价值的尊重。“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当今世界要维护持久和平,必须摒弃冷战的零和思维,强化文明交流互鉴的意识,建立遵从多彩、平等、包容的和平共处的文明对话模式,才有可能实现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楼前石碑所表达的期许:在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

三、“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国形成了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局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密联系“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根据“合作与共赢”的世界趋势,进一步作出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的科学判断,并以此作为处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大原则。习主席在多个外交场合都一再强调,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合作共赢”战略思想的提出和实施,不仅反映了我们党对历史规律和时代大势的深刻审视和明智选择,而且体现了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和负责任大国对世界和平发展的积极有为和创新推动。“合作共赢”的理念和战略,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文化、文明交往智慧作支撑。习主席这次欧洲之行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点强调和全面阐述,正是“合作共赢”理念的逻辑延伸,向世界宣示了中国秉持的顺应时代潮流的文明交往观。

行动是最好的诠释。习主席的欧洲之行也是一次中欧文明交流互鉴之旅。透过习主席此行,可以清晰感受到中欧两大文明交流互鉴带来的示范效应。他敞开心扉地向欧洲介绍了中国这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东方醒狮”的历史与现实,分析了欧洲改革的经验及中国改革的攻坚,论述了中国梦与欧洲梦的各自魅力及相通之处,呼吁中国和欧洲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稳定”、“增长繁荣”、“改革进步”、“文明共荣”四座桥梁;他访欧期间中国与法国、德国宣布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荷确定在荷兰设立首个中国文化中心,中国与比利时决定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中国与欧盟承诺要致力于做文明伙伴,互学互鉴……习近平主席欧洲之旅对于中欧文明交流互鉴所作的努力,在当前纷繁复杂、问题凸显的国际局势中尤显弥足珍贵,给世界的文明共存与和平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正能量,充分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昭示了中国正走在引领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潮流的前列。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