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论证的报道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司长何炳光——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坚持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鼓励积极性高、带动效应强的地区开展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一项一项任务推,一个一个制度抓,力争取得重要突破,实现开花结果。如果每个先行示范地区在一项重大制度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综合起来就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编者按:日前,国家六部门在北京举行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论证会,对梅州等全国30个地区的56个方案进行了论证。5月13日,《中国经济导报》以《铺就“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路” 关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论证的报道》为题,对论证会进行了报道。本报今日全文转载,敬请垂注。
“我们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不是为了‘拿牌子’,更不是为了‘靠政策拿钱’,而是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一条新路。国家六部门也积极支持鼓励我们探索,这次就采用了论证的方式,帮助我们进行顶层设计,变管理为服务,变指令为指导,变主导为引导,这种形式很好,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看,很有意义。”前不久,广东省梅州市市委书记朱泽君走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论证会会场时,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4月24日至26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负责,委托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组织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举行。围绕30个地区的56个实施方案,一场场高效、精彩的论证有序展开。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中“关于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100个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要求,201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印发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启动了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
一场完善方案的答辩会
“各位专家,下面我将从概况、挑战与机遇、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制度创新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介绍我们那里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5个分会场内,56家申报单位首先就实施方案进行30分钟的陈述介绍。
“您刚刚提到了领导干部问责机制,我想了解一下具体进行到哪一个层次?”“生态补偿机制方面,从横向来看,你们的实施方案提到了要引导流域上下游的补偿,具体怎么实施?补偿标准怎么定?”“跨流域间如何处理指标体系标准统一问题?”“你们自然岸线保有率减少的比较大,但是具体方案中并没有解释原因,能不能说明一下?”……听完相关地区陈述后,相关领域专家提出大量询问。
各地区就专家提问分别进行答疑说明后,专家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进一步给出方案完善和修改意见。“请核实准确指标,一些约束性指标提得过高,达到任务很难。”“我有两点建议,第一请梳理好定位问题,第二请再细化实施方案。”“总体来说,内容很全面,但齐头并进满把抓,反而没有特色,建议抓住重点突破。”“你们提出了黑土地的有机质含量这个指标,我觉得很有特点,也难能可贵,这是可复制、可推广的。”“机制体制方面,我建议加强水域水质监管”……
经过述、问、答、评4个环节,专家组按照论证标准进行打分。“我们这次论证,不是搞‘淘汰’,而是找问题,帮助提高。”何炳光提请各组专家将本次论证聚焦在完善实施方案上,看各地建设方案是否体现“五位一体”高度融合,是否系统全面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否在生态文明制度机制方面有所创新,重点提出修改完善意见。
一封鼓励创新的建议书
4月26日13时10分,第二分会场的专家们正就内蒙古巴彦淖尔实施方案的修改意见展开热烈的讨论。“并非是环境承载力问题,这里不能这样表述。”地方答辩已结束20多分钟,专家们还在就意见表上的措辞反复推敲斟酌。
专家组经过讨论后,要汇总意见填写《专家论证意见表》,需对方案进行总体评价,列出建议各地深入探索的创新机制及创新重点,并就方案中内容欠缺或者制度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
“希望各位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要明确、具体,便于地方操作修改。”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有关负责人明确要求。这些意见表将会及时反馈给各申报单位。一枝动,百枝摇。这些意见对各地区来说是一剂“良方”,关系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准确的定位、探索的方向和创新的重点,因此,专家们对这一封封“建议书”尤为重视。
“有创新点我就会给高分,面面俱到反而会扣分,我也会直接写到意见表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周宏春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强调。
“希望专家挖掘地方的首创精神,鼓励在某一方面先行先试的探索,这也是评价方案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何炳光表示,在模式探索方面,就是要选择部分积极性高、有代表性的地区在“五位一体”高度融合、完善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落实红线管控、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入实践,有所突破。一杆科学论证的公平秤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吕文斌在论证启动会上表示,生态文明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此次论证会邀请了来自经济、国土空间规划、资源能源节约、生态环保、政策机制等领域的35位专家,组成若干专家组,对建设方案进行全方位把关论证。
“我没想到会问我关于国土资源利用方面的问题,问得太专业了。”从论证会场出来,东部某市有关申报单位代表略有遗憾地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目前56个申报方案中,以省为单位申报的有4个,以流域(区域)为单位的有8个,以市为单位的30个,以县(区)为单位的14个。”吕文斌介绍说,由于申报地区较多,论证会分5组同时进行,按照东、中、西部地区同区域同类型同省份同组原则,分类论证。
记者了解到,六部门共同制定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论证办法、论证标准,就论证内容在示范代表性和工作基础、认识准确性和指标合理性、任务全面性和针对性、制度创新性、保障措施针对性等6方面37项进行标准量化。专家根据各地区实施方案材料情况、汇报单位陈述简答情况,按照论证标准独立打分。在专家预备会上,各组专家还就个别方案细节统一论证标准,最大限度保证公平。
为保障论证工作顺利进行,六部门还分别派一名代表组成政策咨询组,随机参加专家组综合意见的讨论并提供政策咨询。
根据论证办法,拟选定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的地区,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在门户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将确定为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地区,做到公开透明。
一根引导实践的指挥棒
方案的质量决定实施的效果,论证的水平决定方案的质量。“我们这一次重点强调体制机制创新,刚刚你们陈述时有一些创新举措,请完善到方案中去。生态文明先行先试,除了认识准确、措施到位外,制度建设更为重要。”在第五分会场,专家组提出建议。
第二分会场专家组组长姚昌恬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施方案对其他地区是不是有示范作用、是不是可复制可推广、是不是有放大效果,是此次论证的重点。“理论再好,不开花结果不行;微观再好,从宏观全局看没有放大作用也不行。”
何炳光表示,今后,有关部门将考虑选取工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生态和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区,探索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有效维护区域生态安全;选取生态环境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的地区,探索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实现跨越发展的路子;选取资源富集、生态地位重要但生态脆弱、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较重的地区,探索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夯实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待创建工作到一定阶段,做好先行示范区经验总结、提炼典型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模式,发挥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带头作用。”何炳光强调。(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