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指数”化作“幸福指数”,广州创文一呼百应
蕴含岭南水乡特色的猎德涌环境优美,水质清澈。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摄
大洋网讯 广州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消息传来,一时刷遍了全城朋友圈,奔走相告的热情,源自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文明城市人民建,文明城市为人民。精神文明建设本无标准答案,唯有把落脚点放在利民惠民上,让群众真切体会到创文的成效和变化,才能把“文明指数”化作“幸福指数”。
出门戴口罩、排队“一米线”、公筷公勺潜移默化;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文明行为提出针对性的明文禁止……经历过战“疫”大考洗礼,这座城市正以制度凝聚社会共识,促使文明变成公民的行为自觉与生活方式。
案件警情、刑事立案“双降”,群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提升;礼让斑马线成为习惯、路口无人闯红灯;养犬要登记,遛狗要牵绳;自助办证24小时“不打烊”……一座城市的文明,既要安全又要秩序,既要便利又要规范。
完成105家专业批发市场转型疏解、整治“散乱污”场所3.9万个、拆除违法建设4800.35万平方米,以绿色发展破解大城市病;年度完成202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加装旧楼宇电梯1872部,今年以来累计清除卫生死角13.98万处,整改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6.14万宗,以人为本改善城市环境……通过创文啃硬骨头,推动市民的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推进“厕所革命”,新改建公厕2557座,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外开放厕所2214座;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完成2.03万名来穗人员及其随迁人员积分制入户,长者饭堂增至1036家;推进“数字政府”建设,12345热线推动解决市民诉求164.78万件……文明创建成果正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社会各阶层。
由此可见,文明仰赖一点一滴的践行去成全,或许就存在于公共场所的一片口罩下、展现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闪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车道中。同城共创让文明风尚传遍各个角落,落在百姓心间。
创文成果也因此有了民意的支撑。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开展的2019年度广州市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调查显示,群众安全感98.2%,群众治安满意度98.1%。据第三方机构统计,广州市政府财政透明度、市级政府网站排名全国城市第一,98.32%受访市民对本市区文明城市创建效果感到满意。
迈向文明的道路没有终点。市文明办指出,作为同类受测城市中体量最大、人口最多的文明城市,广州在公共服务建设管理精细度、精神文明建设深化程度等方面,仍需对标群众需求、先进城市经验,持之以恒补短板,使之与不断提升的城市地位、经济社会发展层次相匹配,把老百姓的支持化作源源不断的文明动力。
海珠区
因地制宜“微改造” 居民们连连称赞
海珠区南华西街是一条典型的老城区街道,尽管“横街窄巷”,居民们的脸上却洋溢着幸福感。30多年前,这里就是全国“两个文明”建设的典范街道,“创文”早已在街坊的心中扎根。
龙武里社区是南华西街内一个具有传统岭南文化特色的社区,多年来,记者每次来这里,地面墙面都非常干净整洁。这次,记者发现社区里添了新的便民设施——垃圾分类桶点旁的洗手盆。在老街老巷铺设水管颇为不易,社区党员因地制宜,专门定制了一个小水箱,由环卫工人定时注水,满足街坊倒垃圾后洗手的需求,过往街坊连连称赞。
这是龙武里社区打造“党建+自治”社区特色品牌,开展幸福社区创建活动的一个缩影。据介绍,通过社区议事会等多渠道征集居民群众意见,改良社区服务设施,积极推动“微改造”等惠民项目落地落实,社区环境得到全面提升。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长者们或看书或玩益智游戏,还有社工在旁边陪着聊天。谈到社区环境,他们异口同声地说:“环境好!中午能搭食,还能做运动。”
正在看报纸的街坊李月红说,街坊的主人翁意识很强,社区干部很热情,志愿者们也很尽责。大家见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会及时制止,身体力行地开展卫生清洁、共享单车“随手扶”。还有“文明来敲门”入户走访,街坊对创建文明城市都比较了解,积极参与。“现在更加整洁更干净,出入都更方便了,觉得很幸福!”
记者了解到,南华西街充分发挥联动联控、联创联建作用,集中开展“文明在身边,创建齐参与”周末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全体干部职工、“双报到”在职党员、志愿者等共同参与,深入辖区老旧小区开展针对背街街巷和老旧小区的清洁行动,对堆放无人清理的杂物进行清运,对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进行整治。改善了辖区环境卫生状况,带动了社区居民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了洁净、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天河区
河涌变清环境美 遛娃有了好去处
在天河区猎德街,32岁的猎德媳妇彭冬姣见证着这几年来周遭的变迁。“以前猎德涌的水没这么干净,河涌两岸也没什么人气。现在水变清了,祠堂群旁的广场更干净了,天德广场也建起来了,遛娃有了好去处。”她说。
据悉,去年11月30日,猎德村改造自建集体物业天德广场和天德街正式运营,通过商业化运营,每年给村集体带来1.56亿元的租金收入,实现旧村改造后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二次飞跃,预计2020年村集体收入将突破4亿元。
让彭冬姣感受最深的不只是硬件方面的改善,还有居民习惯的改善。近年来,垃圾分类已成为猎德的时尚新风潮,7月底,猎德垃圾分类工作经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评定,在全市11个行政区、176个街(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考核中排名第二,获得“优+等次”。“我女儿今年5岁了,在猎德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和社区垃圾分类宣传的全面覆盖下,她比我还会垃圾分类。”彭冬姣笑着说。
从小到大生活在猎德的李浚达最近又回到了村里,今年27岁的他此前在越秀区北京街工作。“之前上班有点远,孩子又刚出生,刚好村里建起了‘猎德人家’,我便决定回村工作。”如今,他是猎德街文化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在他看来,村里变化最大的是村民的精神面貌,人们生活富裕了,图书馆的人气旺了,连地面也干净了。“空气质量变好了,我带着孩子散步也更加放心了。”李浚达说。
如今的猎德,通过建立职责分明、管理精细、服务有效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了社区党群、民政、城管、综治、计生、出租屋等社区服务项目的区域全覆盖,有效加强了社区自治管理,优化了服务质量,提升了服务管理水平。社区文明秩序和居民精神面貌得到较大提升,社区警情常年保持在极低水平,多次被评为“无毒社区”“平安社区”,进一步改善营商、居住环境,实现长治久安。
越秀区
垃圾定时定点投 社区文明氛围浓
昨日下午,记者穿过热闹的北京路步行街,走进北京街都府社区居民区,只见小东营广场内,老人流连,小孩玩耍,遛狗的人们自带便纸收拾粪便,志愿者劝导居民垃圾分类……现场秩序井然,居民其乐融融。
61岁的社区居民梁美莲如期来到垃圾分类点,她是一名志愿者,负责守垃圾分类桶。据她观察,街坊的生活习惯得到了很大改善,“都府社区以前有很多个居民垃圾桶,分布在社区各个角落。现在,通过垃圾分类,定点定时投放,社区内只剩少数的定时投放点。垃圾分类投放点固定后,居民群众积极参加垃圾分类,垃圾越来越少,社区的整体环境也提升了。” 据介绍,今年以来,北京街垃圾总量为1.79万吨,分类其他垃圾1.49万吨、厨余垃圾2257吨、可回收垃圾736吨,有效实现垃圾减量。
创文工作全面展开以来,北京街党工委吹响文明创建工作集结号,组织到街道报到的47个市、区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的1670多名在职党员投入创建工作。报到党组织与13个社区普遍签订文明社区联创协议,各社区利用越秀人家及时发布创建信息,1800余人次在职党员报名参加。
据介绍,北京街在创文工作中强化基础设施修缮,对破损地面、污损路牌、宣传栏等公共设施进行维修整饰1500余处。开展卫生死角“清零”行动,将每周五下午作为全街爱国卫生运动统一行动时间,组织活动57场次,出动3400余人次,清理卫生死角605处。
街坊杨海英平时喜欢去小东营广场散步,在他看来,“小东营广场已经成为附近居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也让大家更加爱护来之不易的美好环境。通过创文活动,居民的整体文明素质得到了提升,文明生活习惯也逐渐养成。”
统筹:王晨阳、崔素华
海报设计:张妍
文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曾卫康 秦松 通讯员 丘珮 曾金
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 王燕 陈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