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崔氏宗祠启动修缮
大洋网讯 12月23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获悉,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亭村的崔氏宗祠近日正式启动修缮。
据悉,崔氏宗祠修缮工程为2019年番禺区乃至全市最大规模的市级文物保护工程,该祠堂历史悠久、规模大、形制完整,三雕一塑极具有岭南传统建筑的代表性。
展现番禺古代祠堂文化
北亭崔氏宗祠位于番禺区小谷围街道北亭村渭水大街14号,该祠堂始建于清代光绪四年(1878),1997年重修,2008年重修。坐东向西,广三路深三进。总面阔30.46米,总进深52.47米,占地面积1602.58平方米。该公祠三路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墙基。祠前有开阔地坪,立有旗杆夹石一对。大门门额镶木匾阳刻“崔氏宗祠”四字,两边有钟鼓楼、青云巷,左路青云巷石额阳刻“礼门”,右路青云巷石额阳刻“义路”。大门前一对抱鼓石。中堂梁架正中悬刻“大衍堂”木匾,上款“光绪四年戊庚岁”,下款“1997年仲春”。天井铺条形花岗岩石条,后堂设前廊,后堂衬祠天井处有一口古井。
2008年12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崔氏宗祠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该祠堂保存完整,对研究番禺古代祠堂文化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全面修缮历时长,历经波折
崔氏宗祠由于年久失修,如今存在安全隐患。在过去10多年里,该祠堂曾经历多次修缮,经历较为曲折。1997年和2008年都有部分修缮,2012年头门左侧山墙被车撞破,区文物办进行了抢修。2015年番禺区文物办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北亭崔氏宗祠又出现多处安全隐患,启动全面修缮计划;2016年完成勘察设计方案编制,历经三次评审会议,经省市专家严格把关;在2017年2月获广州市文物局批复同意。根据专家要求2016年-2018年进行安全监测和鉴定,并多次采取临时抢险加固措施,2018年底对头门后坡险情采取临时支撑。
2018年5月,修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区发改部门同意立项批复。随后历经施工图纸审查、三次预算编制、三次财政评审对数、两次公开招标,一路艰辛,终于在2019年12月19日得以顺利开工。
据了解,2015-2019年,经番禺区文物办申请,广州市文物局给予大力支持,分三次下拨350万元专项修缮经费,使崔氏宗祠修缮资金得到保证。
打造文物保护样板工程
番禺区文物办副主任胥雪松介绍,崔氏宗祠有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始建于清光绪四年,跟今140多年;规模大,形制完整,广三路深三进,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水平和装饰艺术水平高,其中三雕一塑极具有岭南传统建筑的代表性。
番禺区文广旅体局局长何穗鸿表示,崔氏宗祠修缮工程是2019年番禺区乃至全市最大规模的市级文物保护工程。“崔氏宗祠全面修缮体现了国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强,广大市民对文物保护意识的迅速提高。”何穗鸿表示,希望施工单位用“绣花精神”做好修缮施工,争创优良的文物保护样板工程。
广州市文物局三级调研员高均林表示,番禺历来是广州市各区中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佼佼者,不断探索、完善,形成了一套区成熟的文物保护工程组织管理办法,逐项流程井井有条。文物保护工程开展、完成的数量,市级文物专项资金的申请、使用,区级文物专项资金的管理、配套,均在全市名列前茅。多级的文物保护监督员队伍承上启下,管理建设成熟完备,同时积极尝试开展文物活化利用和宣传工作,得到各方认可。
番禺区文物家底厚实:不可移动文物748处
日前,番禺区公布文物“宝藏”家底:番禺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748处770个,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6处8个,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35处51个,番禺区文物保护单位19处19个,番禺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685处688个;国有可移动文物共计10259件。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肖桂来通讯员胥雪松、许林海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肖桂来、王燕通讯员胥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