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宝藏”家底首公布 番禺原来只是不露富!
大洋网讯 今日(10月27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从番禺区独家获悉,番禺区公布文物“宝藏”家底:番禺区现共有不可移动文物748处770个,国有可移动文物共计10259件。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6处8个,凸显了番禺区文物“宝藏”厚实的家底和可文物保护活化利用的更多可能性。
真富豪!番禺区率先公布文物“宝藏”家底
近十年,番禺区先后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广州市不可移动文化遗产普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等工作,全面摸清了文物资源底数。番禺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748处770个,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6处8个,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35处51个,番禺区文物保护单位19处19个,番禺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685处688个;国有可移动文物共计10259件。番禺区在文物普查工作中表现突出,区内文物部门被先后被评省市为优秀文物普查单位。
根据普查成果,番禺区大力提升文物等级,2013年7月前,公布第一批2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2015年8月,市头蒋氏宗祠等6处不可移动文物升级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5月,沙路炮台旧址、善世堂升级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末推荐留耕堂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功入选;2019年9月申报19处文物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
沙湾留耕堂刚刚入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文保多项工作列全市各区的首位
据了解,番禺区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多、完成量高。自2014年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以来,区内收到各镇街上报审批的不可移动文物修缮项目约140个,总计开展文物保护工程166项(含保养维护),其中已竣工并通过验收的共115项。在涉及使用广州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项目中,番禺申报获批的项目数、完成项目数、完成率均列广州全市各区的首位。
番禺区制定《番禺区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按照“专款专用、保证重点”及“文物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分别负担”的原则,规定国有、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申请专项资金的方式及补助额度等。并根据本区实际情况,成功探索出一套文物保护工程开展流程。
在工作管理体系上,番禺区逐步建立“区-镇街-村居委”三级的文物管理工作体系,开展文物保护工程和安全巡查。区文物办整体协调实施,财政、发改等区内相关部门配合推进文物保护工程;镇街各文体中心聘全职文物保护监督员联络区文物办和不可移动文物所在村居,推进文物保护工程和安全巡查工作;村居委的文物保护信息员,及时反馈文物安全信息及文物保护工程开展和安全情况。各个层级工作及时疏通、交换信息,保障文物保护工程的顺利开展,文物安全隐患得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余荫山房一角
机制:文物安全工作纳入镇街绩效考核
在建立长效文物安全保障机制方面,番禺区建立起“两逢必检”文物安全专项检查与日常督察两结合的机制,逢春节、五一、国庆等节日,逢台风、雨水等天气,提前部署安排专项文物安全检查,及时掌握文物安全动态。日常不定时到各镇街检查文物安全情况,重点检查区保以上文物、正在开展文物保护工程文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微杜渐做好文物安保工作。2014年至今,累计组织开展专项文物安全检查72次,日常督察357次。全区16个镇街文体中心签订了《广州市番禺区文物保护管理责任书》,文物安全工作纳入番禺区对镇街的绩效考核,对文物安全问题严防死守。
番禺区开展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工作
番禺区秉持“文物保护全民参与、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理念,积极探索社会力量直接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新模式。善世堂修缮项目是在政府主导下,族人、村委、文物保护志愿者、企业家等多方力量的参与的成功案例。善世堂项目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荣获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等表彰,并以唯一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身份入围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前12名终评,今年已升级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开展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工作,申报省保莲花塔为世界遗产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配合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城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文物旅游开发集中成片规模化、点线面相连,有力地促进了相关产业和周边经济的发展。
“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近年来,番禺区以积极探索尝试各类文物活化利用的形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陵、康陵开发为南汉二陵博物馆,以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标准落成开放;沙边窑、曾边窑、贺从家塾等异地迁移保护,开放为游客参观互动设施;成立祠堂文化研究会,线下线上多形式、多媒介的宣传番禺文物。
番禺区重点保护利用20处革命文物
番禺区还大力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全区重点保护利用20处革命文物。沙路炮台、松露小学、礼村高氏宗祠等10处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已开展或完工。革命文物现多用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的阵地,展览革命史迹、烈士人物生平,对外开放,积极发挥教育意义。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许林海、钟思如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李波、肖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