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启动追讨被盗肉身古佛程序(组图)
村民在普照堂祈愿祖师像早日回归
写有显化六全章公祖师字的布幔
写有显化六全章公祖师字的布幔
崇圣岩寺供奉的大檀樾五二神位牌
三明日报记者 苏诗苗 文/图
最新进展:国家文物局启动追讨程序
昨日16时32分,记者从大田县文博部门获得最新消息,国家文物局接受大田县吴山乡阳春村村民联合委托国家文物局追讨章公六全祖师像的申请意愿,根据相关的国际公约,启动追讨程序。同日,福建省文物局发布消息,称福建文物部门初步确认“肉身坐佛”是二十年前大田县吴山乡阳春村被盗的章公祖师像。
阳春村民听到这个消息,异常兴奋。章公六全祖师像有望回家了。
近一个星期以来,新华社一则“欧洲巡展的千年肉身坐佛,疑为大田县吴山乡阳春村20年前丢失的章公六全祖师像”的报道,引起了媒体、民间的极大关注,章公六全祖师像一时成为新闻热点。
另据媒体报道,北京时间3月20日21时左右,荷兰博物馆突然撤走了在匈牙利自然科学博物馆展出的千年肉身佛像,原先,佛像预计展出到5月份。
村民不断收集证据求证
这些天来,历代守护章公六全祖师像的阳春村民,一直处于兴奋之中。他们想方设法搜集新的证据,提供给国家、省等文物专家,以求证实在欧洲展出的千年肉身坐佛确是章公六全祖师像。
47岁的村民林文炳说:“章公六全祖师像跟别的菩萨不同,这尊菩萨重130斤,他的座椅也比别的菩萨座宽大,我们人身坐下去刚刚好。以前每年出去‘游神’,从佛龛上移下来,都要费大力。因此,祖师像底座两旁还安有两个铁环,供人抱佛使力用。村民们对章公六全祖师像深怀感情,期盼着他早日回到家乡。”
3月19日,村民又从普照堂的旧物中,找出一张写有“开山恩主,显化六全章公祖师”的横条布幔,这条布幔1995年之前,一直挂在普照堂中。之前,他们还在普照堂左侧的老房二层房檐下,找到一口挂着的老钟,钟是铁铸的,上边写有“王春(阳春旧称)林氏,□铸□钟,当好□□,□显□□等字(□处为无法识别字)。
3月20日18时15分,阳春普照堂挤满了众多村民。在正厅上,阳春村民颂读了一段由匈牙利的侨胞李震和刘文建撰写的敬拜文,而同样的时刻,千万里之外的匈牙利自然科学博物馆里,侨胞李震和刘文建站在展出的宝像前,念诵了同一段文字。
阳春村民林乐妙是退休教师,他说:“林氏宗族自唐末世居阳春。修于民国36年(1947年)的族谱上对章公显化一事,也有记载。”
3月19日,记者在大田县城采访了上世纪80年代初在阳春小学当校长的徐有伍。徐有伍今年81岁,福建省德化县人,他长期在吴山一带执教。徐有伍说:“他于1978年至1983年间在阳春小学当校长。大概是1980年间,村里人找到他,讲普照堂的章公祖师左手虎口有一小破洞,很难看,请他帮忙想办法,能不能补好一下。”
徐有伍说,当时迎请菩萨还不敢十分公开,他告诉村民,自己的侄女婿恰好在县木器厂当漆工,可以找侄女婿拿点大漆来给它补上。“后来,我拿到大漆了,就找了个黄昏的时间,到阳春边上的东埔村(当时章公六全祖师像移寄在这个村里),将章公祖师左手虎口上的小洞补好了。”徐有伍回忆, “我记得很清楚,那个小洞是在左手虎口,而且左手和平放的右手手势不同,左手大拇指、食指和尾指是立起的。”
根据《图文佛教大百科》记载,章公祖师左手手势,在佛教界被称作“手印”,是有德高僧证道的一种表现。《图文佛教大百科》说,手印常指行者(指僧人)在修法时,双手与手指所结的各种姿势,或称印相、密印、契印,或单称“印”,佛、菩萨及本尊的手印,象征其特殊的愿力与因缘。
在大仙峰山脉周边山村,自古就有用有德僧人、道人肉身骨物,用上泥、木、铜等材料镀金装塑佛像供奉的传统。现在,这个传统依然得以流传。这些村落,每个村村头、村中或村尾,都建有一座庙或庵,里面供奉的就是这类装有僧人身物的菩萨。村民每年都按既定的农历月日举行隆重的祭拜或庙会。屏山乡内洋村供有苏十万菩萨,洞口边上的张坑村尾,有一座显应庵,供奉的是保存至今装有骨物的孙许吴昊天帝君菩萨。
当地村民说,这些装有僧人骨物的菩萨,有不同叫法。如果只有手指或其他骨物的,就叫正身菩萨。如果是全肉身的,就叫真身菩萨。
这些庵庙,都有佛教传播的相关印迹。与洞口相邻的蒋山村陈地自然村,有一座已有七八百年的陈公庵,庵内的白墙就写有“惟释迦”、“善慧”、“观心”等佛教经文字眼。
章公六全祖师本名章七三
《族谱》记载
其父是崇圣岩寺大施主
那么,1000多年前,章公六全祖师是否确有其人,他在世时还留下哪些足迹,他与佛教有哪些因缘,他是否留下了相应的讲经说法。这些问题,成为揭开闽中小山村为何藏有得道高僧的关键。
3月18日,记者深入到大田县大仙峰周边山村,追根溯源,试图找到一个答案,还原当年历史真相。
大仙峰地处大田东南面,主峰海拔1553.4米。大仙峰直插云霄,气势磅礴。明代进士、书画家、原籍泉州晋江的张瑞图,曾手书“云盖山”匾,赞誉大仙峰之美。
大仙峰有一座始建于宋代的崇圣岩寺,现为三明市重点寺院。据大田地方史料和《洞口章氏族谱》等记载,大仙峰崇圣岩寺始建于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嘉泰二年(1202年)复修,绍定四年(1231年)南台僧崔氏、徐氏、力氏在此坐化,后称真宗、徐宗、力宗“三宗祖师”,并被乡人供奉至今。
大仙峰于大田县屏山乡境内,与吴山乡阳春村,和章公六全祖师又有何关联呢?
从地理上看,屏山与吴山相邻,这里文化、方言相同,两地民间通婚,村民走亲融洽。据史料记载,吴山又叫陈吴,别名“椿树脚”,解放前隶属德化县管辖,是济屏乡的一个保,即吴山保。解放后,划归三明地区大田县管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与屏山乡合为一乡,八十年代后独立出来改为吴山公社,后又改为吴山乡,并沿用至今。
章公六全祖师像供奉在大田县吴山乡阳春村,据历代村民相传,他的出生地是离这里不过半个多小时车程的洞口自然村,洞口现为大田县屏山乡杨梅村管辖。
当地人抄山路近道,从洞口走到阳春,只需1个半小时左右。在阳春,历代祖上传下:章公六全祖师本名章七三,在村里,村民们日常都称章公祖师公。
3月18日16时许,记者同大田县博物馆馆长陈其忠等人,驱车前往洞口自然村。一路山道辗转,两旁林木蓊郁,一行人来到了洞口,转过一个山塆,眼前出现一座建于田地间黑瓦翘檐的祖祠,门楣上挂着“章氏宗祠”匾。章家后裔、民间热心人士章进社已在祖祠等着我们。
章氏宗祠亦称时思堂,时思堂是一幢三进木构房。章进社说:“这座祠堂从始建起,就一直在这个地点。”一番探寻,暮色渐深,我们决定先返回,第二日再来。走出宗祠大门,章进社说:“我们章家有跟别人不同的风俗,就是人过世后不必再测算具体出殡时辰,只要将棺椁抬至这座宗祠前的四角埕,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就可以了。”
他说:“祖上的人讲,这个四角埕是章七三也就是章公六全祖师生前设置的。”
当晚,在大田县城,章家后裔、当地民俗文化研究者章培昆拿出了《洞口章氏族谱》。记者仔细查阅了这本族谱,族谱清晰地记载着:章氏二十一公之子章五二开基洞口。在开基洞口章氏始祖五世系图上,清楚地写明章五二生有四子,章七三为长子,长子七三、二子六八、四子七八均无后代传下,唯有三子章七四有传后。
3月19日一大早,记者同章培昆等人再次赶往洞口。
我们走进章氏宗祠厅堂,看到正堂厅左侧挂有一块上世纪90年代重修宗祠时留下的“修建时思堂捐资名榜”,上书“我始祖于北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开基洞口,由五二屯翁字文惠公创建祠宇时思堂,迄今已近千载。”
这块捐资名榜还书有时思堂重建、翻修的历史,其中明嘉靖四十年被流寇火灾,隆庆五年重建。
章培昆带记者走到正堂左侧,指着现在空着的屋舍说,“据我四叔等老人讲,当年章七三就在这间房里出生。”
那么,章七三准确生平年代,是否有据可考呢?
《洞口章氏族谱》开基洞口章氏始祖五世系图中,写明:章五二三子章七四的长孙章二大“登宋绍兴三十年特奏科为隅官任三县事”。记者经查阅,宋绍兴三十年为公元1160年。章二大的祖父章七四是章七三的二弟,其曾祖章五二,《洞口章氏族谱》没有详细记载他的生卒年月,但依据其始建宗祠年代,可以推断出他生活于公元1100年左右,章七三是他的长子,由此,可以推断出章七三在世年代是在1100年前后至1200年间。这与匈牙利自然科学博物馆专家经CT检验等研究,得出的千年肉身坐佛里的和尚应生活于公元1100年左右相吻合。
章五二是崇圣岩寺大施主。
记者在《洞口章氏族谱》中查阅到了章五二与大仙峰崇圣岩寺的关联事实。章氏族谱写明:大仙峰僧延传四十世,师徒计325名。吾族五二公原在该寺进神主牌。
章氏族谱开篇彩页中,有一张“大仙峰崇圣岩章氏五二公神主牌位”的照片。这块镶金红底金字四周有精美饰纹的牌位,上书:大仙峰崇圣岩皇宋大檀樾主五二字文惠章公府君神位。
当地文化知名人士、三明市作协副主席田仲说:“这块牌位现还供奉在大仙峰崇圣岩寺中。”崇圣岩寺位于大仙峰半山腰,周山林木葳蕤,风景绝佳。记者在经多次重建留存至今的大仙峰崇圣岩寺看到,这块“大檀樾五二公”神主牌位,就供奉于寺右侧堂里。
佛教辞典记载,檀樾即施主的意思。
佛教因缘:相传当年讲经处遗址仍在
洞口章氏家族历代人才辈出,近代出过曾担任孙中山警卫员兼警备统领、民国时任漳平县县长的章国标。
章培昆的四叔章兴概,是章家较有声望的长辈(当地人称“时大人”),他是章国标的孙子,早年跟随章国标到漳平等地,路过阳春,还专程到普照堂点香虔拜。章兴概1999年过世,享年77岁。章培昆说:“章家祖辈的事,包括章七三,也就是章公六全祖师的事,他都是听四叔在世时说的。”
章培昆说:“四叔又是听章国标等上一辈人说的。在我们这一带,‘讲古’是家庭中常有的事,一般在农闲时节,或吃饭桌上,长辈向小辈讲祖上发生的事,包括家族源流,先辈人事等。这种口耳相传的事,长辈人都讲得真实,以便晚辈人继续讲传下去。”
那么,在民间,有关章七三的流传又有哪些呢?洞口、阳春周边又有哪些他讲经说法的遗迹呢?
章培昆说:“在洞口、阳春一带,老一辈村民都知道章公六全祖师俗名叫章七三。在洞口这边,章公祖师有另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七三禅师。”
据当地佛教研究者分析,大仙峰崇圣岩寺始建于公元1164年,章五二生活在公元1100年前后,又是崇圣岩寺的大施主。因此,章五二与崇圣岩寺必然有着关联。记者据考察史料得知,公元1100年至1200年间,洞口周边有记载的寺庙唯有大仙峰崇圣岩寺。
研究者认为,章七三与佛教的因缘,应是受其父章五二的熏染,或与大仙峰崇圣岩寺僧人的传教说法有关。
记者多方搜集,掌握了在洞口、阳春周边乡村,广泛流传的有关章七三生平及传经讲法、化佛的几个说法。
今年89岁的章进苞,是与洞口仅一山之隔的大田县吴山乡张坑村村民。3月18日,他对记者说:“祖上传下来讲,章七三公,以前是个放牛的,就在这一带山野放牛。他放牛跟别人不一样,牛放到山上,他就撒一泡尿在草地外围。牛呢,吃草吃到有尿的地方,就不再往外了。”
洞口村民章进社说:“据祖上传,章七三化佛前一天晚上,托梦给家里的弟弟。梦中言示,他次日即化佛,如果有想,就来捡点骨头回去。第二天上午,弟弟和村人一路从洞口赶到阳春,结果什么也没拿到。”
吴山乡阳春村村民说,从吴山乡到阳春往屏山的老路上,有一座叫佛子岬的山岭。相传缘于章七三经常在这里为村民施惠草药,帮助村民去病而得名。记者了解到,在洞口、阳春一带,如今仍用青草药等治疗疾病,其中就有用双钩藤去除尾椎疼痛的方子。
屏山乡杨梅村村干部说,以前传讲章公祖师有本经书藏在这一带民间,但未曾发现过。目前,大家正在寻找中。
那么,章七三在世时,有没有讲经说法的实处?
3月19日,章培昆带着记者来到离洞口有20分钟车程的大田县屏山乡蒋山村,这里林木茂盛,生态原始。从村尾沿山脊往外走10多分钟,下到一处三面峭崖,中心隆起的山峰。来到峰顶,是一处有砌石、土围墙和多层石基的建筑遗址。峰下是大田六角宫水库源头,屏山溪与另一溪流和平溪(和平溪的源头在阳春)在此汇合,视野豁然,风景壮美。
章培昆说:“当地人都把这个地方叫作石鼋寺,相传章七三常在这里讲经。这座寺是周边村落村民帮助兴建供养的。”
章培昆说:“这寺直到民国时代地上建筑物还在。当年,山寺兀立,远在对面的德化县十八格的村民,都能听到寺里晨昏敲响的钟声,他们还依此钟声作息。”
离开遗址,章培昆又带记者来到距蒋山不远的一处岬头坪,这里有两个祭拜处,据传是章七三弟子修行的地方,一处是刘公大夫,一处是白果(音)将军,两处都是矮石屋。记者就此形状的石屋,采访了市博物馆馆长刘晓迎,刘馆长说:“这石屋年代比较古远,是社公庙。”
3月19日中午,记者来到吴山乡阳春村,村里十分热闹。
在村中,几株红豆杉绿荫蔽日,其中一株树龄已800年,在这片红豆杉林上方,有座慈航亭,亭旁的“功德榜”上写明:慈航亭始建于宋初,供奉观音菩萨。
阳春地气充盈,气候宜人,阳春村民说,一年中日均温度17.8摄氏度的天数近300天。有些年份,春播时农作物还不必盖地膜。
那么,当年章七三,如何从洞口来到阳春呢?
在当地,普遍的说法是:章七三从洞口到阳春来放牛,看中了现在普照堂(其坐化之地)所在地方。而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随母改嫁到阳春,但《洞口章氏族谱》上并没有其母改嫁的相关记载。章氏族谱记明:章五二只娶一妻,是余氏十七娘,卒后章五二与余氏十七娘合葬在洞口象形墓,现在章家后裔每年冬至还前往扫墓,连年不断。
普照堂又有何记载呢?
3月19日,村民林乐妙打开林氏族谱,找到了相关记载:明嘉靖四十年强盗剽掠吾乡先人逃匿山林,祖屋及新架之大圆下楼被焚殆尽,独普照堂一观与庄家之屋犹存,计普照乃章公显化于宋时所建,年久将倾,我祖十三公兄弟鼎构而新,之中厅奉章公祖师,佛像左厅塑公兄弟三像。
阳春林氏族谱还记:“普照者乃章公佛号,堂以佛名名也。”
当年报案记录已有眉目
本文昨日截稿前,大田县文博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相关部门和媒体所关注的当年阳春村章公六全祖师像失窃的报案记录,经多方查找,也有了眉目。”
当年祖师像是如何流失的呢?上世纪90年代中期,坊间曾传周边有盗窃文物团伙扬言要窃得100尊菩萨外运。昨日,记者向大田的多位村民求证,都说确有听闻此事。当年,大仙峰崇圣岩寺就有一尊菩萨丢失,后在公安部门努力下才找回,现供奉在崇圣岩寺。老家永春蓬壶观山现在三明市区生活的老苏,也向记者透露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们老家曾一夜间丢失多尊菩萨的事实,还说窃贼是开着车来运走的。
(三明日报大田记者站林起煌参与了部分采访,大田文化界知名人士苏诗布、陈其忠,民俗文化研究者章培昆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