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报文章李立三夫人百岁回忆中国缘(图)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李莎和李立三资料图片
据参考消息报道【俄罗斯《独立报》6月30日文章】题:百岁李莎(作者弗拉基米尔·斯科瑟列夫)
“我没有过错,我的良心是清白的……”1938年,在莫斯科的中共早期领导人李立三于公寓被捕时,向他的俄罗斯爱妻李莎深情喊话。
彼时的苏联,被肃反浪潮所裹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众多杰出斗士皆蒙冤入狱,李立三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出身萨拉托夫州世袭贵族家庭、却成长为坚定革命者的李莎并未被吓倒,她开始遍访莫斯科所有监狱,大海捞针一样寻找自己的中国丈夫。听过无数声“查无此人”的冰冷回答后,她终于在塔干监狱找到了李立三的下落。
严刑逼供未能让李立三屈服,审讯员败下阵来,终于将他释放,但他被共产国际取消了党籍。因是贵族子女,李莎的“家庭成分”本就低人一等,加上与李立三结为伉俪,更是沦为全民公敌之妻。在共青团会议上,积极分子要求她与丈夫划清界限,但她坚信李立三不可能是日本间谍、叛徒,宁可被开除团籍也坚决不从。
所幸李立三写给中共中央的信并未石沉大海。1945年,他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中央委员,决定返回祖国。当时的中国,深陷内战。虽然如此,李莎还是决定带上3岁的女儿李英男,与丈夫回到百废待兴的中国。
1946年10月,李莎告别老母亲,登上南去的列车。苏联并未给她办理国际护照,她不得不上缴苏联护照,换取一纸出境通行证,与数万俄罗斯移民一道,背井离乡,来到中国东北。
北平解放后,她与李立三搬到香山脚下,与邻里相处融洽,度过了一生中难得的安稳时光。一次,毛泽东主席邀请他们全家前去做客,顺便与李立三讨论修改宪法的事宜。李莎记得主席紧握她的双手,专注地打量她,不停地说:“好同志!好同志!”为何给她如此之高的评价?女儿李英男认为:“毛主席是在称赞母亲,在父亲沦为苏联肃反浪潮的牺牲品后,仍然不离不弃。”
李立三在建国后出任劳动部部长,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大潮当中。然而,安稳的日子并不长久,文革的惊涛骇浪又接踵而至。李莎不谙政治,并未及时察觉身边的改变。她当时仍是苏联国籍,不过,因属“二等公民”,苏联驻华使馆的活动从未邀请过她。
这个有着不凡经历、结构特殊的家庭,成了苏中关系的晴雨表。尤其是在赫鲁晓夫时代两国交恶、苏联撤走一切专家之后。李家一位“政治嗅觉敏锐”的密友致信中共中央,揭发李莎是修正主义者,在得到李立三允许之下,前往苏联使馆传递机密情报。
文革开始后,尽管当时李莎已加入中国国籍,但上述莫须有的指控仍令时任华北局书记处书记的李立三受到批判、被停职反省,还要接受批斗。某天深夜,红卫兵闯入家中,李莎用俄语问丈夫:“他们是谁?”未想遭到对方呵斥:“胆敢用苏修语言!”她也生气了:“苏修语言?那列宁说的是什么语言?”对方被震住了。
后来,李莎胸前也被挂上“苏修间谍”的牌子,接受一场又一场的批斗。1967年,他们夫妇在一场批斗会后被带走,李莎中途被撵下车,未想李立三的一句“你多保重”竟成永诀。第二天,李立三便与世长辞,终年68岁,李莎也被关进秦城监狱,9年后才知道丈夫早已故去。粉碎“四人帮”后,她回到北京。1979年,她等到了丈夫被正式恢复名誉、平反昭雪。1980年,她出席了中共中央为李立三举办的隆重悼念仪式。
然而,李莎受人景仰,并非只因她是李立三夫人、对爱情忠贞不渝。作为莫斯科外语师范学院的高才生,她投身中国的俄语教学近半个世纪,参与了首套大学俄语教材的编纂,桃李满天下。在她的影响下,女儿英男、雅兰也承绪母业,谱就一段师坛佳话。
不久前,李莎迎来了自己的百岁华诞。在回忆录《我的中国缘分》中,她云淡风轻地写道:“我对历史并无抱怨。” (来源:新华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