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新常态”下广东文艺发展的新机遇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综述

19.12.2014  13:55

本站讯    2014年12月1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主持召开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座谈会。座谈会由文化产业研究所(文学研究中心)主办,周薇副院长、钟晓毅所长主持。广州市作家协会原主席章以武、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志红、《南方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申霞艳以及来自广东省社科院文学产业研究所(文学研究中心)、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精神文明研究所(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哲学与宗教研究所等部门的不同文艺创作、研究领域的30多位专家、科研人员出席了会议,他们就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各抒感想体会并不时展开热烈讨论。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强调文艺要立足现实、传播正能量,“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  “一些丑化人民群众、丑化中国、丑化英雄人物的现象,是在毁坏我们的信仰根基,是历史虚无主义,其危害是巨大的,文艺工作者,应该积极弘扬正能量”。号召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这些切中肯綮的话语,引发了座谈会与会者的热议和解读。大家一致认为,习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文艺的作用和地位、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为文艺工作划定了基本遵循、为文艺工作者标注了价值航标、为文艺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立足于社会现实的文艺创作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中国故事成为世界性的文艺创作题材。二是21世纪的文学创作主流将从20世纪的乡土文学朝城市文学转向。三是日益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文艺工作者的文化追求和社会担当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样的文艺现状与特色,或可称之为“文艺新常态”。

第一,文艺新常态下,无论是日新月异的中国当代崛起,还是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华夏历史人文,都应成为世界性的文艺书写热点。广东故事的讲述,恰恰最容易将历史和当下交融呈现,以地域文化的变迁演绎时代的沧海桑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当代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的前沿地……这一个个风雷激荡的时代、一段段值得追寻的历史,都在广东积聚成丰富的题材矿藏。拥有如此创作富矿,广东文艺更当“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关于这一点,章以武体会非常深刻。上世纪80年代以叙说岭南改革故事而一纸风行的《雅马哈鱼档》就是他的作品。他认为:广东本来就是文艺的富矿,但是并没有好好开发。比如以十三行为代表的粤商文化,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平碉楼所象征的华侨文化,南海一号背后的海洋文化……还有广东音乐、岭南画派、以粤剧为代表的地方戏曲,都值得好好挖掘。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讲话后,广东对于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非常及时,很快就投入制作了讲述广东歌舞、音乐的《沙湾往事》,颇具反响。广东文艺就应该以这类能代表广东文化的标志性的作品,来增强文化凝聚力、扩大文化影响力、提升文化自豪感。谭庭浩则以近日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捧读的《野心时代:在新中国追逐财富、真理与信仰》(埃文·奥斯诺斯)和査建英的《弄潮儿:中国崛起中的行动者和推动者》为例,结合习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关于文艺建设的讲话,认为必须将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与当下的“中国梦”结合去讲述中国的故事。中国梦是一个政治的内涵,但它是用文学叙述出来的,是对文艺界有更高的期盼,期盼文艺家要通过讲述中国的故事,去鼓舞中国人,引领中国人,去实现中国梦,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探讨挖掘广东创作富矿的经验及努力方向的同时,陈志红特别强调了文艺精品的打造问题。她认为,文艺作品有别于文化产品。文艺作品是各类素材经过文艺家再一次的重组和重构,有原创力的因素,需要厚积薄发,因此要充分尊重文艺创作的规律,让文艺家有更多的思考和沉淀的过程。在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岭南文化资源的同时,如何按照文艺的规律来打造文艺精品,是广东文艺首先要直面的难题。

第二,文艺新常态下,文艺工作者应该成为时代精神的先觉、先行、先导者。伴随着现代化进程与城市化发展,当今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需要宏大叙事。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广东文艺在书写“当下”方面已有相当积累。这些“优质资产”,在“文艺新常态”的“倒逼”下或将出现爆发点,涌现一批深入人心、走入群众、反映时代,经得起读者推敲和市场检验的作品。申霞艳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将世人的目光从乡村转移到城市,文艺作品也从土地、族群、伦理、宗教等乡土题材的深度诠释,转向张扬个性、崇尚个体价值实现的城市描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是因为他的所有作品都充满对“东北高密乡”这一乡土的深度书写。面对乡土文学向城市文学转向的趋势,广东文艺该往何处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敢为天下先”的广东,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富有经验,广东文艺之于城市书写也颇有成绩,如在全国已有一定影响力的底层文学、打工文学以及网络文学品牌。但是,尽管广东作家在表达城市叙事的技巧已日趋成熟,目前也没有一部作品可以把当下纷繁杂芜的现象与符合历史规律的哲思连接起来。什么是对的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当历史已经成为历史,自然就有了进行总结和判断的优势;但处于特定阶段的人要具备怎样的眼光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文艺家会根据自己的理念对生活进行提炼和改写,但是无疑的,生活本身的多义、丰富和意味深长远超文艺创作。我们这一代文艺工作者,如何将当下跟历史结合在一起达到一种宏大叙事,是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

第三,文艺新常态下,文艺产品的创作、传播渠道日益丰富,传统的图书报刊、广播影视、歌舞娱乐,新兴的数字文化消费,给人们提供了纷繁多元的选择。面对文艺创作存在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现象”以及“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问题”,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引与理想主义的高扬。与会专家一致表示广东的文艺批评对这些问题早有关注。作为一种观察、思考、总结与发现的写作,广东的文艺批评更多是从文化的角度而不仅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研究作品,针对文学创作的价值和意义、中国文学的成就、社会转型对文学艺术的影响、中国文化走出去、新媒体与新机制对文学艺术产生及传播方式的介入等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深入讨论,广东文艺批评的自省精神、现实关怀和自我意识由此得到不断深化,对文学现场和文学思潮热点的介入能力明显增强;在探索文艺创作的新兴文化业态方面也快人一步,拥有全国第一家网络文学院及全国首家网络文学评论刊物《网络文学评论》;针对文艺创作的价值和意义、社会转型对文艺的影响、新媒体与新机制对文艺产生及传播方式的介入等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也曾展开多方面的深入讨论。一批具有较强自省精神、现实关怀和自我意识的“理论粤军”开始成长起来。

同时,专家们在讨论中多次提到,大家不能回避广东文艺存在“有量无质”等现象。进入新世纪十几年来,广东长篇小说发表出版了七百多部,散文出版了五百多部,诗歌四百多部,文学评论、文学理论两百多部,还有大量其他各类文学作品出版发表;广东每年排演的剧目达100余种,平均每天有几部新剧上演……但是,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的作品却很鲜见。中国文艺界,影响力排名全十的基本都是北派文艺家,广东文艺影响力相比于新时期来沉落不少。我们应该抓住目前的新机遇,培育一支在文艺领域具有话语权的粤军队伍。陈志红特别提醒应该注意到当下文艺业态的与传统的截然不同:文艺产品的创作工具和传播手段,从创作到受众之间,省略了很多环节,如网络创作。能否将传统和现代连接起来?这需要对现在文艺消费主体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以他们最能接受的内容和形式,传递中华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

第四,文艺新常态下,文艺工作者应充分警惕“去民族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文艺倾向,积极实践“知情义美”结合的中华美学书写,探索出“家国意识、个体命运、社会关怀”交织融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创作道路。周薇强调文艺应该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谭庭浩、申霞艳则不约而同地以“中国小说教母”王安忆为例,指出文艺创作需要坚持、积淀、抗拒诱惑的定力、不断追求提高的技能,才能从厚重历史或纷繁现实中取材,以穿透题材的思想力量、专业的写作技巧,创作出不同形式、不同体裁、内容丰厚的文艺精品,存正气、弘美德、聚精神、留功名;钟晓毅、刘伟也认为文艺创作应该弘扬真善美;陈志红更是将文艺工作者的行为准则概括为“三有”:有魂、有格、有术。——全身心投入文艺工作,才能出有价值的作品;做人有品格,作品才有风格;创作也是一门技术,精雕细刻才能出精品。她认为,要将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精神贯彻到具体的工作中,“三有”是很基本的要求,是跳一跳、够得着的行为准绳。

另外,章以武也提醒,相对开放的广东文化中有兼容、务实和从容等特质,也存在缺乏持续性和过于现实等短板。“务实”往往过多关注眼前利益,过于重视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反而缺少了哲学中的静心、豁达、大气之境界,使得广东文化建设在求新求异的过程中,有些本可以深化、可以长久保持的东西也舍弃了。常见的例证是“广东文艺穿堂风”等现象,粤产文艺作品常遭遇“开花在广东,结果在内地”的困窘;“从容”容易淡化创新追求,造成敢闯创新精神有所萎缩,不偏、不过、不冒尖、不犯忌等传统中庸风气盛行;“兼容”有时造成软弱,说好话多,愿意说丑话的人少,“圈子精品”现象普遍,等等。这些对广东文艺的发展会有一定的阻碍,如何克服障碍达成新跨越,是广东文艺工作者当前必须的担当与使命。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与会专家一致表示,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非常及时,指明了文艺的道路,清醒了文艺家的认识,将在最大程度上释放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活力,全面推动广东文艺总体发展。72年前,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中国文化发展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开启了人民文艺的崭新纪元;72年后,习总书记在北京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必将引领文艺工作凭借文艺新常态的东风真正达成新跨越。

(文/吴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