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残疾人“搭伙”长者饭堂开心点赞

20.02.2019  08:40

腿部残疾的吴姐在芳和花园长者饭堂用餐。

大洋网讯 广州近期对重度残疾人纳入“养老大配餐”服务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意味着18-59周岁重度残疾人将来也可以在长者饭堂里就餐,并获得就餐补贴。残疾人“搭伙”长者饭堂,这是改善民生的大好事。荔湾区东漖街道的芳和花园小区,是将重度残疾人纳入养老“大配餐”服务体系的首个试点。记者近日实地探访,受惠的残疾群众说,一顿丰富热饭在“微观”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生活中常常因为做饭而产生的不便之处,突然得到了体谅和改善。

但是残疾人“搭伙”长者饭堂,却也不是多双筷子加个碗那么简单。记者采访多名广州参与长者饭堂的一线工作者,他们认为,未来广州全市要推行这项工作,经费保障、无障碍设施改造、法律责任的明晰等工作,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调整。

受惠群众潘姐:

以前

有时真的怕麻烦,随便下碗挂面,连青菜都不愿意放。做饭时,有时食材会掉在地上,自己弯腰去捡,已经非常艰难,更别提买菜时双手长时间推轮椅的劳累了。

现在

饭菜很好,很讲究,还能自己选择A、B餐,方便多了。

基层声音

一些长者饭堂无障碍设施还不完善需要改造

应为残疾人群体专门制定标准化服务流程

需要区财政乃至市级财政给予更多支持

经费来源:纳入大配餐补贴资金

芳和花园小区的长者饭堂,于今年1月已经试点重度残疾人搭伙吃饭。这个长者饭堂能容纳近20人一同坐下吃饭,目前饭堂同时也在做升级改造,厨房经改造升级后,未来甚至可以满足受惠群众现场点餐、现炒出锅的需求。

由于下着大雨,来就餐的人员比以往偏少,但是记者还是看到有4名未满60周岁的中重度残疾人来此就餐。

据东漖街道民政科负责人介绍,这个配餐点平日有7到8名重度残疾人来就餐,有时义工还需要提供送餐服务。

东漖街道民政科负责人说,街道前期在芳和花园调研,通过身份证、户口簿、残疾证来确认服务对象,并和区残联核实相关资料,确认70名60岁以下重度残疾患者进入养老大配餐的服务范畴,其中有12名重度残疾患者已经主动登记申请配餐服务。这12名服务对象已经领到一张卡,此卡与长者饭堂受惠老人持有的一样,由服务对象在其中充钱,在长者饭堂刷卡吃饭,便可以享受“自己出9元,政府补贴3元”的民政实惠。目前在芳和花园试点,重度残疾人纳入大配餐补贴资金,暂时由该街道居家养老经费支出。

受惠群众:吃得好还免了做饭辛劳

今年40岁的潘姐腿部残疾,平日都是坐着轮椅来到长者饭堂旁的工疗站。以前中午时,她需要回家做饭,这顿饭做得并不丰盛,常常是清水面再加几片青菜,但是从买菜到做好饭也需要花费两个小时,因为她只能坐在轮椅上完成一切。

她的孩子中午在学校,丈夫中午上班也不回家,这意味着中午那一餐只能自己解决。“有时真的怕麻烦,随便下碗挂面,连青菜都不愿意放。”潘姐说,做饭时,有时食材会掉在地上,自己弯腰去捡,已经非常艰难,更别提买菜时双手长时间推轮椅的劳累了。

如今,有了吃饭的地方,让潘姐省下了做饭的工夫。来到长者饭堂就可以方便吃午饭,自己出9元,政府补助3元,她享受的是和60岁以上户籍老人一样的待遇。“饭菜很好,很讲究,还能自己选择A、B餐,方便多了。

今年59岁的李伯双耳完全失聪,一直是孤身一人,父母去世后,他一直由姐姐照顾。在试点未开始之前,姐姐每天中午在工疗站把他接回家,但是姐姐也有家庭,也在渐渐衰老,照顾年长弟弟的负担变得越来越重。当芳和花园小区长者饭堂将重度残疾人纳入养老“大配餐”服务体系后,李伯自己就可从工疗站直接到对面的长者饭堂吃饭,这无疑对她的家人而言是一种解放。

区级残联:希望给予试点单位更多支持

如今广州市准备铺开残疾人“搭伙”长者饭堂的工作,各区残联、民政部门也在积极做调研、做方案。区级残联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吃饭的事情可以简单,也可以很复杂,但是既然是为长者、残疾人服务,我们必须尽可能做到让他们满意。

他认为,在街道这一级,只要经费能够确保到位,则不会存在特别的问题。“残疾人是特殊群众,将盒饭送到他们的手上,工作会多一些,比如如果没有电梯,就要投入资源聘请送餐人员。

这名工作人员认为,对于试点的基层单位,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比如一些经费可以在服务之前划拨,而不是之后划拨。再比如街区两级残联工作人员偏少,未来推进这项工作,也需要增加人手。

他表示,在使用经费之前,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一些长者饭堂无障碍设施还不完善,需要改造。“不能让别人来吃饭,反而摔跤住院两个月,不管钱将来从哪里出,预先的工作要想好做好。

一线工作者:经费保障、服务流程都很关键

一名长者饭堂一线工作者告诉记者,目前很多长者饭堂引入了社会力量参与,有些饭堂自负盈亏出现困难,如今要增加重度残疾人的服务内容,这会是一个挑战,需要区财政乃至市级财政给予更多支持。

适老化不等于无障碍,对于老年机构和残疾人机构设施,国家有不一样的标准,很多涉及多加一个扶手,多设几个斜坡的细致问题。”他表示,未来投入改造硬件的资源还会很多。

设立长者饭堂,另一个目的是鼓励老人来社区参与互动,降低独居空巢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意外,没有太多强调送餐。”他说,当面对特殊残疾人,送餐变成了很刚性的需求。“再比如我们有用餐场所老人场地保险,也就是说,老人在饭堂里摔伤了可以报保险。但是针对残疾人还没有这类的险种。”因此他认为,为老人和残疾人提供服务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为残疾人群体专门制定标准化服务流程非常有必要。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龙锟

图/广报全媒体记者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