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再造“政府服务”优势

21.07.2014  11:59

  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涉,看住其“向企业乱伸的手”,但政府“服务之手”却不能同时收回。支持微观经济发展,政府不能做“甩手掌柜”。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政府服务,是江苏的一大优势,必须在转变职能中得到强化,而不能削弱。事实的确如此,我省很多地方政府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对一些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都堪称一把好手,马上办、特事特办、跟踪督办等等,有的地方甚至安排机关干部去企业蹲点挂职,让不少企业感受到无微不至的服务,这在客观上也帮助营造了我省经济发展的软环境。

  但正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一样,政府伸出服务之手,也常常会伸出干预之手,以至于企业对政府部门“既爱又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据媒体日前报道,在国务院举行的座谈会上,因有部长在座,一位企业负责人坦言“我们不能乱提意见”。李克强总理闻听后称“汗颜”,并再次强调,政府是干什么的,是应该给企业服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政府要为企业松绑,要坚决下好简政放权的“先手棋”。

  企业怕政府部门,无非一是怕政府部门借手中职权“乱伸手”吃拿卡要,加重企业负担;二是怕政府部门领导“乱指挥”“瞎忽悠”,影响了企业的决策经营。随着中央反腐力度加大以及八项规定等铁律严规的震慑,向企业伸手“吃拿卡要”的情况已明显好转,但乱指挥、瞎忽悠的情况却依然存在,也最需要引起警惕。最近在基层走访,听到一些地方出现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倒闭的消息,虽然各有具体原因,但各方在评价议论时都有一个共性“声音”:地方政府“忽悠”之下,企业盲目扩张吞下“苦果”。

  姑且不论这种声音是否完全客观公正,但它至少说明一些地方政府在鼓励企业抢抓机遇发展壮大之时,仍不得要领,不懂得尊重市场规律,仍习惯于用“有形之手”去指挥。常常能听到一些地方官员在介绍如何抓经济发展时这样说:“我给某某老板打电话,这个项目你来干,我们政府支持你。”这个“支持”,言下之意显然是政策、土地甚至是贷款的帮助。如此“有形之手”的强力干预,往往也埋下日后市场风险的隐患,一旦企业扩张达不到预期目标,难免会被巨大包袱压垮。过去这方面的教训不少,值得我们深思。

  政府服务是江苏的优势,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这个优势不能因“简政放权”,而“孩子和污水一起倒掉”,我们应“抱起孩子倒污水”。而要“抱起孩子”,就需要我们在深化改革中再造政府服务的优势。这首先需要我们真正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厘清权力边界,制定目录清单,以政府权力的“正面清单”规范行政行为,以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大环境。同时,要通过改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之时,不仅要帮助企业坚定发展信心,而且要在融资、招工、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毋庸置疑,企业强则经济强,微观活则满盘活,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市场主体活力的增强上。当前,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遇到了困难,其中既有外部环境的约束,也有自身体制机制的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及时的政府服务,必不可少。我们希望企业“找市长不如找市场”,但也愿意看到企业遇到难题时真能找到市长,这说明政府服务的渠道通畅,优势还在。(耿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