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三点一线”推动改革探索

03.12.2014  18:2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释了改革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之间的辩证关系。尤其重要的是,“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如同射击“三点一线”的原理,为改革创新如何瞄准目标、找准抓手,提供了指导和思路。

        改革,归根到底是为了群众,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就应当是改革的切入点。例如,药价贵长期被群众诟病,很大程度上与现有药品定价机制不透明、流通环节不健康有关。近日,国家发改委下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取消药品政府定价,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让药品实际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这一价格领域改革的切入点,就瞄准了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做到了“三点一线”。

        改革,只能依靠群众,需要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构成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主要内容的“土地集体所有,家庭联产承包”,就是发端于1979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试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源自1987年贵州省湄潭县探索……这些基层创造的共同点,是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并适时上升为顶层设计。新时期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对土地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围绕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三块地”的基层创新已多点开花,如深圳、苏州等地已经开始试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入市。这些改革探索体现了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将为全国农地改革带来更多启示。

        改革,最终让群众受益。以当前农村改革为例,要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当前,我国土地流转进入新阶段,暴露出的问题隐患需引起高度重视。保护农民利益不受损,就应当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的主体,而不是被农业现代化边缘化的旁观者,不能急于求成,越位干预,代替市场代替农民做主。

        改革,由点才能连成线,由线才能连成片。各地、各行业、各部门正在进行或酝酿中的改革试点,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改革试点的实施条件差异较大。只有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探索,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基层群众实践,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才能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更好地满足群众诉求,推动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