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让改革助力“美丽中国”

13.09.2015  19:25

威武的战机编队在蓝天映衬下低空掠过天安门广场,抗战胜利日大阅兵的壮观场面令人心潮澎湃。人们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也为北京蔚蓝的天空而激动。对“蓝天常在”的殷切期待,对“美丽中国”的美好憧憬,化作网络上“蓝图”荟萃、点赞如潮的盛况,成为另一道引人关注的风景线,折射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和呼唤。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体现了党中央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作出的坚定抉择。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从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树立和落实的正确理念到要坚持的“六个方面”,全面部署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细化搭建制度框架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任务书、路线图,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观历史沧桑变迁,察文明起伏兴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揭示生态与文明的关系,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作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决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今年以来,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到刚刚审议通过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从战略决策到战略部署,从基本理念到正确方向,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生态文明建设蓝图逐渐展开,从落实具体任务到形成制度体系的战略行动在各个层面加快推进。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牵着你的手却看不到你的脸。”有了对雾霾的切肤之痛,才会更加渴望和珍惜蓝天。有对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清醒认识,才会更加坚定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行动。我国 经济 三十多年快速发展的同时,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代价过高的问题十分突出,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剧,特别是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紧的约束、最矮的短板,是躲不开的问题绕不过的坎。只能下定决心、深化改革,打赢这场已无退路、别无选择的攻坚战。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超出了自然资源的支撑能力和自然环境的承载容量,导致自然资源面临枯竭、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类活动不可持续等严重问题。只有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通过改革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理念和方向,形成一整套新的更为有效的发展与保护相互统一、相得益彰的制度体系,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走上可持续的良性轨道。

深化改革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动力,是破冰除障的利器,而制度体系是保驾护航的基石。纠正唯GDP增速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改变把发展经济同保护生态环境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与做法,就要瞄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职责不清、执行乏力、监督缺位、问责不力、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深化改革,以改革创新制度,用制度巩固改革成效。新出台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眼于理念方向,着力于基础性框架,明确提出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8个方面的制度体系,必将为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打牢制度桩基,夯实体制基础。

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彰显党和政府对人民、对历史的责任担当。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需要全社会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我们不懈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锐意改革、扎实工作,共同装扮“美丽中国”。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