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引才经:满足城市顾客需求

26.08.2014  11:35
中心城区桂城,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个先行的样本。过去至少5年的时间内,桂城以都市型产业为城市升值的基本链,探索“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

38年前,美国硅谷附近的一间车库里,21岁的史蒂夫·乔布斯与26岁的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在自家的车房里成立了苹果公司。到3年前乔布斯离世,苹果系列已经成为电子产品的一面旗帜,重新定义了手机、电脑的功能和形态。而乔布斯,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人。

这是一个人与一个产业的故事。

16年前,中国深圳,马化腾与好友张志东注册成立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15年前,中国杭州,马云带着团队开发阿里巴巴网站。十数年后,因为腾讯、因为阿里巴巴,深圳与杭州各自云集了一大批互联网企业,重新定义中国互联网一线城市——不再是北、上、广,而是北、杭、深。

这是两个人与两座城市的故事。

人才之于产业、之于城市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由此引发的区域之间的人才争夺战,也愈演愈烈,不单是二三线城市频繁出台各类人才政策,吸引本土人才回归与外来人才加入,就连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也放下身段放开人才引进政策,如去年5月,北京发布了《北京市人才引进公开招聘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放宽高端人才落户条件,重点用人单位只要有空缺岗位且属急需成熟人才即可申请引进、落户北京;今年上半年,广州发布新政,允许自考、民办学院的大学生等,只要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且有中级以上技术资格,就可以落户广州。

虽然从市到区再到镇街,政府方面已做出诸多努力,但不可讳言,相比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佛山对人才的吸引力,还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在这一情形下,如何抢得人才,进而在下一轮的产业与城市发展中成为新的标杆?围绕顾客需求导向进行的城市升值,是一个方向。

在这一城市价值理论中认为,城市价值蕴涵于城市公共产品与城市顾客的关系之中,只有居民、企业、旅游者与投资者等城市顾客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价值才会产生。而提升城市升值有两条基本路径,一是通过改进城市形象、优化城市公共产品、提升城市服务等方式增进城市顾客的总价值,二是通过减少城市顾客的时间、精力和体力耗费等方式降低城市顾客的总成本。简言之,一是提升顾客价值,二是降低顾客成本。

中心城区桂城,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个先行的样本。过去至少5年的时间内,桂城以都市型产业为城市升值的基本链,探索“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以提升生活质量为核心链,为城市顾客提供衣食住行的便利环境,降低成本;以广佛同城化为城市升值的支撑链,借助广佛地铁交通网络一体化,打造“广佛客厅”;以水乡生态环境为特色链,建设别具一格的绿色水乡城市;以治市理政能力为保障链,为城市顾客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

5年后的现在,通过集聚新兴产业提升顾客价值,做好各项软硬配套降低顾客成本,桂城已经初步显示出对于周边“顾客”的吸引力。未来,期待桂城在这条“升值”之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