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更不容“为官不为”
在经济换挡转型期,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需要在地方落地。尸位素餐,无所作为,只会贻误改革发展时机,这其实是另一种权力滥用。
不仅是乱作为的公职人员要紧张了。在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向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干部放出狠话,“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对此,报告提出要“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
在统揽全局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这么多笔墨说“为官不为”问题,应该说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过去,官员乱作为受关注较多,但懒政怠政现象也不鲜见,只不过相比之下,乱作为和严重腐败现象表现更突出一些。
在经济换挡升级和转变政府职能的新常态下,官员腐败更多被查处,政府的权力受到限制,一些患上权力依赖症、或者只会“做人”不擅干事的官员,突然感到各种不适应。比如,反腐越来越严,就不敢放开手脚干事了;考核不唯GDP了,就不知道干什么了……因此,社会上出现了为官不易、做多错多等论调。不管是矫情,还是真的能力不足,这种现象都值得警惕。
习近平说:“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实际上,不贪腐不滥权只是为官做人的底线;为官一任,“在其位谋其政”只是基本要求;而“为官不为”则是失职渎职,其危害甚至不亚于腐败。
尤其在经济换挡转型期,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需要在地方落地实施,这些都需要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切实履职,创造性开展工作。尸位素餐,无所作为,只会贻误改革发展时机,这其实是另一种权力滥用。
为此,报告给治理为官不为开出了药方,一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二是加强监督问责。新常态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新要求,政府要晒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权力要接受监督制约。对干部的考核,虽然减少了GDP的比重,但在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等方面,应有新的考核标准和办法。考评的导向和标准明确后,就要严格监督和问责,用中央纪委主要领导的话说,“再不作为的话就要算算账了”。
我们看到,变化已经在发生。中央新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已经出台,一些地方还专门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办法,一批干部因“为官不为”被问责。这些措施再加上公务员薪酬改革和奖惩机制的良性激励,保证公务员有正常的晋升通道和职业尊严,如此,再不作为就真的说不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