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常态” 汽车企业必须拿出“新姿态”
今年两会的高频词除了环保、民生、养老等历年的热点之外,又多了一个词——“新常态”。这个词源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一次行程。当时,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2014年11月9日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业,同样面临着“新常态”下的挑战和机遇。在连续多年稳坐世界新车产销第一大国后,中国的汽车销量增速从两位数放缓到了个位数;30多年里汽车合资工厂遍地开花,但“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却毁誉参半;外资品牌产品价格不断下探,互联网企业虎视眈眈,本土车企市场份额逐渐萎缩……面对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中国汽车企业应该拿出怎样的“新姿态”?
国企改革吸引其他所有制资本进入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国资委牵头制定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使“国企改革”成为当年的热门话题。同年7月15日,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央企率先启动国企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体制模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效路径。
从今年1月开始,全国各地再次进入“两会”时间。根据人民网的调查显示,地方两会期间,“深化改革”以绝对优势登上了热搜词的榜首。深化改革包括农村改革、价格改革等多项内容,目前已被31个省份列入了今年的重点工作。
作为销量超过2300万辆的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国有汽车企业中已经有6家挺进了世界五百强。然而,漂亮的成绩单背后,不少国有车企离不开合资公司的反哺。而真正体现核心竞争力的自主板块却实力羸弱。
效率不高、短期行为、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不合理等弊端,都严重影响了国企的竞争力。
早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汽车分析师张志勇认为,吸引其他资本进入国有车企,首先能够解决资本方面的筹集困难,为未来发展的资金纾困;其次,还能借鉴各方面的经验与力量,让资本运作的效率更高;再次,更多资本利益主体的进入,也能够让各方利益相互制衡,保证决策更加科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