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前夜 移动出行三巨头融资战开打
专车新政出台前夕,三巨头融资大战微妙开打。
9月17日早晨,神州租车(00699.HK)有限责任公司公告称,其参与了神州专车运营主体优车科技有限公司的B轮融资,向其投资5000万美元,公告还显示其B轮融资规模达到5.5亿美元。《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查阅神州租车公告,B轮共同投资神州专车的还有TourmalineGem、融庆等机构。TourmalineGem为华平联属公司,融庆控股公司为君联资本。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机构参与其中。本报记者向神州专车求证此事,其公关部的回答是择期宣布。由此估算,神州专车成立8个月融资额即达到8亿美元。
此前不久,滴滴快的CEO程维确认已完成30亿美元融资,为此前公布20亿美元之上追加的结果。9月7日,Uber创始人兼CEOTravisKalanick在北京宣称Uber中国的12亿美元融资已经到账。
目前,滴滴快的、Uber和神州专车占据中国专车市场前三名。中国专车市场前三名的三大巨头同时积攒大量“弹药”所为何事?布局专车新政后市场恐怕是重要考量之一。
融资战开打
神州专车今年1月进入市场,7月1日完成2.5亿美元A轮融资,时隔仅仅两个多月后就完成B轮融资,在目前投融资市场趋冷的情况下,速度不可谓不快。这一方面证明了神州专车的差异化模式获得认可,另一方面更是证明了这个市场的巨大吸引力。
当然,一直大量又快速烧钱的专车行业融资不是新鲜事。几个月前,2015年2月14日对外公布的滴滴快的合并之前,滴滴打车率先宣布获得当时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大的一笔投资诞生——超过7亿美元的融资;几天后,百度决定将不超过6亿美元投给了打车软件鼻祖Uber。随后,快的打车宣布完成D轮融资6亿美元。
但这轮密集融资与上轮密集融资有显著的背景不同,那就是专车新政即将出台。
尽管出台时日尚无确定消息,但由交通部牵头制定的《网络约租车管理办法》(下称“专车新政”)正在制定之中是确定无疑的,而且其中核心条款不断曝光,早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其中很多条款与本报记者手中掌握的资料相印证。
目前专车三巨头各家模式不同,神州专车采用B2C模式,车辆来自神州租车或第三方租赁公司,但并非所有公司都采用这种模式。现有模式中私家车较多的企业,将不得不面临一定冲击,但冲击到底有多大还需要新政出台后观察。如果构成冲击,需要补充车辆的企业即使不考虑一线城市的限制牌照因素,成本增加肯定是确定无疑的。
就目前曝光的专车新政条款看,成本增加的因素不止于此。司机由合作关系改为雇佣关系,即使基本工资微薄,但五险一金的缴纳也会意味着大笔的成本。在目前媒体曝光的核心条款中,还没有提及税费的情况,对之前一直没有缴纳的企业来说,这其实也是不小的费用。
总之,专车行业在新政出台后或将成为更加昂贵的烧钱游戏,不多准备点粮草怎么行?
争夺会降温吗
现在专车市场没有统一标准,因此规定较为详尽的政策出台后,不同模式的各家企业将不得不对照新政进行适应调整。就目前曝光的专车新政条款看,市场没有一家企业会完全符合新政规定,各自进行调整是必然的事,但调整的幅度有大有小,相比滴滴快的和Uber,神州专车或将是距离新政最近的一种模式。
后来者神州专车是三家中市场份额最小的一家,而且恰在此时拿到B轮融资,神州专车是否会选择在此时逆势扩张,去抢夺滴滴快的和Uber的份额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将是一个没有多少悬念的逻辑。彼时,专车市场的争夺或将不会降温。
不管是滴滴快的、Uber、神州专车还是易到用车,似乎单拉出来都是一个不错的互联网领域创业故事,但盯上个人移动出行这块的不仅仅是创业者。9月16日,首汽集团和祥龙出租公司面向北京地区推出“首汽约车”平台,提供预约出租车服务,正式进入互联网用车市场。
“首汽约车”线上平台把首汽和祥龙自有的出租汽车、出租车驾驶员作为线下配套资源。与传统出租车类似的是,“首汽约车”提供的是政府许可的出租营运车辆,挂北京出租车特有的“京B”牌照,而驾驶员持有从业许可证件,并且还随车提供统一的北京出租汽车专用发票。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独特的资源搭配形式,刚上线的“首汽约车”被业内解读为首个官方打车软件。不过,目前“首汽约车”提供的车辆相比其他专车平台实在是杯水车薪。按照首汽集团方面公布的数据,这种由正牌“的哥、的姐”驾驶的“官方专车”首批只提供500辆,而预计今年年底将达1800辆。
不仅仅是北京,至今已经有多个城市先后表示对搭建约租车管理平台的兴趣。
按照此前公开的信息,早在去年11月,广州2014年出租汽车运力指标投放听证会通过了约租车的投放。此后广州市交委牵头搭建的约租车平台“如约”完成招标工作,白云、广骏、交通、丽新4家国有出租车公司瓜分了2950辆约租车指标,随后“如约”进入内部测试。但内测至今测试结果如何却迟迟没下文。
但新政出台后滴滴快的和Uber就会被逼得无路可走么?
本报记者此前就新政话题私下咨询Uber中国一位公关人士,他的答案是Uber在全世界遇到过更坏的情况,但依靠自己的创新还是留存了下来,言外之意在中国也会一样。Uber的创新能力确实是行业里最强的一家。
记者还注意到,在与中投一起参与了有东南亚滴滴之称的Grabtaxi的投资之后,滴滴终于将目光投向了Uber的大本营美国。9月16日,滴滴快的宣布对Uber在美国的同行Lyft进行一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中国的专车大战正在升级为全球层面,市场会越来越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