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跃文: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9.11.2022  13:02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入阐释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创造性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战略与策略相结合。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我们要完整、准确、深刻把握好“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决贯彻落实到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全过程各领域。     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一根本价值取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衡量一种思想理论先进性的根本尺度。我们党的理论正是始终秉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满怀赤子深情、肩负如山重责,反复强调“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忠实践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誓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本色和根本立场,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追求。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恪守“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理念,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我们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眼睛向下、拜人民为师,走好线上线下的群众路线,及时概括提炼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让人民掌握好、运用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必须始终坚持自信自立这一基本立足点     自信自立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而写就的,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这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所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体现着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贯穿着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决心和信心。这种自信自立,根源于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和70多年执政兴国经验,彰显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定于书写了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风貌。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四个自信”,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必须始终坚持守正创新这一内在要求     守正创新是我们党百年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功经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创新,既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恪守正道、革故鼎新的文化传统相承袭,又与我们党一贯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品格相贯通。     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气象和显著标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继续推进“两个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拓展科学把握和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广度和深度,把握新特征新要求、新机遇新挑战,以科学思维应对变局,勇立时代潮头,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时代要求,引领时代发展,推动理论创新,勇于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这一实践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致力于提出新问题并寻求科学的答案,是马克思主义的工作方法和实践原则。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抓住问题就找到了实践前进的突破点和理论创新的生长点。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新时代十年来,面对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问题,我们党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正是基于对重大时代课题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踏上新征程,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越来越大,要坚持问题导向,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聚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明确实践主攻方向,找准工作突破口,排出优先序,列出时间表、路线图,不断提出真正管用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以破解问题的新成效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必须始终坚持系统观念这一锐利思想武器     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登高望远、领航掌舵,始终坚持系统思维、全局谋划,提出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党和国家各领域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比如,强调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等等。这些都是洞悉时势、总揽全局的“大手笔”,贯穿了丰富深刻的系统思维。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尤其需要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统筹好各方面利益、调动好各方面积极性。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大局中进行思考和定位,坚持“全国一盘棋”。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必须始终坚持胸怀天下这一大格局大担当     坚持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的宽广胸襟和远大气魄。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不断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提供新的机遇。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在世界面临何去何从问题的十字路口,鲜明提出并深刻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阐明了中国的义利观、全球化观、全球治理观,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充分展现了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强大自信和责任担当。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们要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能、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发展。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在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开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