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典范 新航程——写在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
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特稿:新时代 新典范 新航程——写在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冯俊扬 邱夏 陈汀
2019年8月24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参加俄罗斯“救世主塔楼”国际军乐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为莫斯科市民进行巡游演出。新华社记者 白雪骐 摄
山水相连,守望相助;风雨兼程,坚定同行。
1949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二天,苏联即宣布承认新中国。次日,中国与苏联正式建交。
2016年2月1日,在俄罗斯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一名女士体验杨柳青木板年画的制作工艺。新华社记者 戴天放 摄
如今,中俄关系已走过70年不平凡的历程。中国与俄罗斯这两个携手走向复兴的大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两国关系更高水平、更大发展的新时代。
新时代,见证着这对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的大国关系破浪前行,驶向更加广阔的航道。
结伴前行,成就大国关系新典范
2019年6月5日晚,中俄建交70周年纪念大会在莫斯科大剧院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在致辞开篇深情追忆:“70年前,毛泽东主席首次访问苏联,两国领导人正是在这里拉开了中苏友好的历史序幕。”
70年来,中俄关系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中前行。双方着眼时代发展潮流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开创性建立“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国家关系。进入21世纪,双方签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理念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从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的定位经历数次提升,稳步迈上一个又一个台阶。
在建交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俄关系已成为当今国际舞台上具有强劲内生动力和高度成熟的一对大国关系,堪称当代国际关系的典范。”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说,两国元首之间全面而密切、坦诚而有效的直接交往,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作出重要引领。
习近平主席2013年就任国家主席以来,8次访问俄罗斯,同普京总统在双边和多边场合会晤30余次。从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两国办大事、办喜事,两位元首都会出席。
2017年7月,克里姆林宫,普京总统向习近平主席授予俄罗斯国家最高勋章“圣安德烈”勋章;2018年6月,人民大会堂,习近平主席将中国首枚“友谊勋章”授予普京总统。
一幕幕元首外交经典场景,成为中俄人民心中美好的记忆。
两国元首亲力亲为,厚植中俄关系长远发展的民意根基:共同商定举办“青年友好交流年”“媒体交流年”“地方合作交流年”“科技创新年”;一同观看中俄青少年冰球比赛,一同前往“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看望师生,一同出席莫斯科动物园熊猫馆开馆仪式……
两国元首一次次携手,促成两国人民广泛参与的丰富活动,传递中俄世代友好的接力棒。
携手共赢,共筑互利合作大格局
2014年3月28日,“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开幕式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隆重举行。这是中国青年演员当日在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新舞台演奏中国民族乐器。新华社记者 鲁金博 摄
2019年4月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习近平主席特意选在北京的友谊宾馆同普京总统见面,因为“在此会面多了一份同历史的联系”。友谊宾馆曾是当年许多苏联援华专家的住所。在新中国建设百废待兴的岁月里,大批苏联专家援华,用智慧和汗水帮助新中国奠定了工业化基础,也书就了两国人民友谊的佳话。
如今,处在各自发展关键阶段的中俄两国,将彼此视为重要发展机遇,本着开拓创新、互利共赢精神,相互支持,相互借力,向着同步振兴的目标携手前行。
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和亲自推动下,双方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合作齐头并进,战略性大项目纷纷落地,中国连续多年保持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去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历史性地突破1000亿美元,增幅达27.1%,增速在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中位列第一。两国正朝着两国元首共同确定的2024年实现2000亿美元双边贸易额的目标前进。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说,中俄经贸合作在规模和质量上不断实现新突破,结构持续优化,内生动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