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努力破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瓶颈
近年来,白云区在努力扩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将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社区的医疗服务资源与养老服务资源进行功能整合和有效对接,将原来碎片化、单一功能的托养服务转变为全方位、链条式、社工化、多功能的“医养结合”服务,切实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在社区实现。目前,全区共建有居家养老服务部16个,日间托老机构7个,均已开展了“医养结合”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探索实践,接受服务的老人达到7000多人,其中松洲街、同和街2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的服务成效得到了社区老年人和社会媒体的关注和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运营机构合一,着力提升社区居家养老规模效益
针对当前政府投放到社区的星光老年之家、居家养老服务部、日间托老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和医疗服务资源分割零散、规模较小、运营成本偏高等问题,白云区以“政府资助、民间运作”模式,引入社会的优质养老及医疗服务资源,由一家社会组织“打包”运作,通过三个“合一”,实现“1+1>2”的叠加效应。一是法定代表人合一。松洲街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最为典型。该中心集白云区博爱养老院、松洲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白云区博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三个机构为一体,均为同一民间力量承办,均由一名热心社会公益的资深社会工作者担任法定代表人,为整合社区养老与医疗服务资源、统一社区服务管理理念、进行一体化发展打下了现实基础。二是场地合一。合理规划布局社区养老和医疗服务场地,建设“没有围墙的社区养老院”,是实现“医养结合”的重要前提。我区已建成的7个日间托老机构中,松洲、同和、金沙、永平、景泰、石井等6个日间托老服务中心就是把养老服务场所设在了当地社区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布局当中,并按照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设施了无障碍通道和设施设备。场地的规整合一,节省了老年人离开社区就医的时间,提高了医院抢救社区急症老人的效率,既受到了老人和家属的欢迎,又为解决当前社区医院的病源问题提供了保障。三是管理合一。在整合法定代表人和服务场地的基础上,医生、护士、护理员、助老员、志愿者、社工等社区养老、医疗的各类服务人员也得到了统一的管理培训,接受统一的协调调度,各种服务器材、车辆、设备也得到最大利用,进而有效保障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减少了不同机构之间不必要的内部消耗。
二、服务资源互补,优化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通过社区医疗资源和社区养老资源优势互补,打破了以往社区医疗机构与社区养老机构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转型升级”。用社区居民的话说,有医疗支撑和保障的社区托老中心才是我们最需要、最放心的养老场所,老人家有个小病小疾在托老中心就搞掂了。一是拓展服务内容。借助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平台,专业化的医生、护士、医疗器材以及规范化的疾病防控体系可以有效覆盖社区养老机构,社区老人只要登记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部或日间托老中心等机构的服务对象,就能建立“老年健康档案”,并享受到由社区医院提供的急诊救治、慢性病监控、保健康复等专业服务。作为白云区首家日间托老公益机构,同和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部联合同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开展好为老年人理发、送餐、洗衣等生活照料外,还凭借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功能,为有需求的社区老年人提供康复、医疗、健康信息管理等服务,向户籍老人发放免诊金卡,给居家养老对象设绿色通道和特诊室;每年为户籍老年人进行一次体检,对居家养老对象实行专人医疗跟踪和送医送药上门服务,为有需要的老年人设置免费“家庭病床”,在中心诊疗住院的老年人还可享受免除个人自付费用等多项优惠服务。二是强化服务技能。依托广州友好医院自发设立的太和镇“友好日间托老中心”,是我区一所“不挂牌的日间托老中心”。该中心通过提供免费午餐和文化娱乐等方式把居家养老服务向大源村老年人覆盖,每年到中心享受服务的周边老人达到3000多人次。同时,该中心还积极开展社区医养结合型服务人才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实战演练、考证上岗、在职教育四位一体的培训方式,打造素质高、专业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截止目前,接受培训的人员达到1000多人。经过该中心培训的社区服务人员既懂生活照料又懂康复医护,大大提升了太和镇及其周边村居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三是节约服务成本。近年来,我区相关街镇的居家养老服务部和星光老人之家均通过第三方考评,实施“医养结合”的机构均达到良好。相关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纷纷表示,实施“医养结合”后,可以用医疗技术吸引老年人接受服务,从而提高社区养老机构的运作效益,又能反哺社区医疗机构的日常运营,有偿、低偿与无偿服务的有机整合,既共享了资源又提升了效益,在“保基本”的前提下,拓展了社区养老和医疗服务的生存发展空间,增强了社区服务机构的“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服务功能互动,丰富扩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涵
“医养结合”式的社区居家养老,改变了以往的医就是医、养就是养的传统观念,通过社区养老与医疗服务资源的链接共享,使居家养老增添了医疗和健康保健的新内涵,使社区医疗找到了最需要服务的老年人群体,一个“养老不离社区,保健就在身边”社区老年健康生活氛围正在逐步形成。一是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把社区老年人医疗保健工作做到社区、走进家庭。例如,松洲街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把全街13个社区划分为10个网格,每个网格有一支服务团队,配有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公卫医生及持证社工,利用原已建立的健康档案资料,与辖区内的常住老人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进行上门服务,帮助老人做好预防保健干预;金沙街居家养老服务部实行老人档案电子化管理,社区全科医生根据档案有针对性地为老人提供保健和饮食指导,为老服务员根据老人不同的家庭情况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二是融入了社会工作元素。链接区域内的社工机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等社会工作方式为老人提供心理调适、情绪支持、危机干预等服务。三元里街居家养老服务部在街道家综长者部专业社工的指导下,通过义工探访、上门巡诊、陪诊服务、个案管理“包裹式”服务以及MMSE心理评估等社工服务,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突破简单的家政支援,为服务对象构建了稳固的社会支持网络,让他们能安心、舒适地居家养老。三是方便了老少相爱相融。据有关调查显示,老年人更愿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单纯的医院和养老院会使其产生恐惧和孤独感。针对上述问题,作为全区最优秀的社工机构以及全区最大的居家养老服务承接机构,白云区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借助其强大的社工背景和社会服务资源,在其运营的多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中,设置了专门的活动区域,搭建老少其乐悠悠的服务平台,为老年人带来“家的温暖”和“儿孙之乐”,对老人的身心健康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深受居民群众的欢迎。
四、培育监管并重,巩固夯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根基
坚持培育与监管并重的原则,强化政府的监督引导作用,切实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巩固夯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根基。一是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向社会化发展。合理布局社区养老及社区医疗服务场所,强化与民间资源的对接合作,实现协同共建、政社“双赢”。例如,广州益寿医院将现有场地划出500平方米,作为棠景街日间托老中心,配置生活服务区、保健康复区、文体娱乐区等,以“医养结合”的模式在房间增设呼叫器等救护必须设施。目前,该中心的筹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年底可向社区老年人开放。二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向市场化发展。鼓励和支持民办社区养老机构拓展自费购买服务对象,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与自费对象协商确定服务内容、形式和时间,实现政府购买服务与自费购买服务良性互动。同和街居家养老服务部提供的物超所值、“医养结合”的服务内容,不仅给政府购买服务对象带来惊喜实惠,也让社区老人认识到居家养老服务的好处,开拓了自费养老服务的市场。目前,该机构月均接受日间托管的20多名老人当中,自费购买服务的就占了一半以上。三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向规范化发展。在区卫生、民政、残联等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各街镇担负起对社区养老和医疗服务机构的属地管理责任,积极落实资金、场地、器材等扶持政策,协助居家养老和医疗机构解决运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保障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我区每年都组织开展对街道居家养老管理科室人员和社区养老机构负责人的管理工作培训,分批组织社区养老机构服务人员服务技能培训,每年召开全区性居家养老服务总结和研讨会议,发现和解决机构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政府与民间组织的互动和机构间运营经验的分享。
广州市白云区民政局
2014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