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祭品能否营造“心灵对话”仪式感?
东莞时间网讯 清明祭祀品变得越来越新潮,记者在网络上看到,祭品除了“数码套装”外,“护照”、“无线路由器”甚至纸做的“保姆”都有。但是,在网络上畅销的新潮祭品,在实体店中销售并不火爆。
新潮祭品花样越来越多,而其线上线下的销售情况冷热有别,这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现象背后潜藏着怎样的社会心理?在这种社会心理之下,新潮祭品能否很好地承载清明祭祀先人的功能?
首先我们要明白,清明祭祀先人的意义主要在于,生者通过这个特殊的节日缅怀去世的人,怀念死者生前之种种,实现生者与逝者的一场“心灵对话”,以此反向刺激生者思考如何更好地构建活着的意义世界。古人会说,“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而现代人会说,“生前活得有意义,死后才有人记得”。在此意义上,祭品重要功能就是,营造缅怀先人的仪式感,增强祭祀的庄重、严肃性,从而更好地完成生者与逝者的“心灵对话”,打个比方,祭品就像是生者与逝者进行“心灵对话”的 “电话机”。
那么,五花八门的新潮祭品能否承载上述功能?在“商家-消费者(生者)-逝者”的关系中,商家为赚钱,推出新潮祭品,当然是瞄准市场需求之举,根据当下社会对“美好生活”、“科技便捷”的价值理解,进行营销包装,而且商家瞄准的这种需求不可能是逝者的需求,只能是生者的需求,毕竟最终是生者掏腰包。然而,消费者选购祭品,却颇费思量,并最终呈现分化。年轻人是网购的主力军,其自身可能更能接纳新潮祭品,但他们与实体店中年纪大的消费者一样,会思考同一个问题:给先人买新潮祭品是否合适?他们只要产生这样的疑问就表明,随后祭祀先人、与其“心灵对话”中可能会出现一点心理障碍,更不用说略带娱乐化倾向的 “纸保姆”、“纸路由器”,因为那更有可能损害祭祀仪式的庄重感。
当然,如果一些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人说:“我买新潮祭品,没什么心理障碍!”那很好,那说明对于他们,新潮祭品能够很好地营造与逝者“心灵对话”的仪式感。也就是说,暂且撇开“鲜花祭祀更文明”等理性思考问题的角度,其实,新潮祭品能否承载缅怀先人的功能,对于不同人是一个开放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