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大学李梦圆:要成腕,先有范儿
今天的推送来自读者投稿,作者是新生大学用户李梦圆。
作者简介:
李梦圆,清华大学学渣,公考培训专家,非典型性90后,职场辣妈一枚。喜爱养分,热衷成长,决心学海无涯乐作舟;厌倦沉重,热爱折腾,乐此不疲地探寻趣味生活的突破口。
▲ ▲ ▲
有一个朋友,初识她时,每个毛孔都透着文艺范:空气刘海,黑色长发,涂着复古色的口红,背着索尼微单,随身携带无印良品和《心经》…… 相熟一年有余,我们一起找了一位发型师剪了短发,这位朋友一夜之间变成帅气范,她穿上T恤和休闲裤,带上金属配饰,蹬着一辆死飞,整个一个狂炫酷霸拽的潮女。
身边的人提起她,都是各种羡慕:看看人家,举手投足都是范儿。我不仅羡慕,而且学习,她的可塑性实在让我惊叹!
她却不屑一顾的告诉我:我就是装,装着装着就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句话对我影响颇深,恰逢我踏入职场,成了一名公务员考试培训师,“装” 就成了我的不二法宝。
首先,我装作很成熟的样子。由于我上学早,23 岁从清华硕士毕业,毕业前半年我便踏入职场,那时我只有 22 岁,是当时公司最年轻的培训师。我清楚地知道,我将面对的大部分学员都比我年长,我必须装成熟。
我先从外表下手,扔掉了花花绿绿的衣服,穿上干练的职业装,或是剪裁简单的套裙,留着有型的短发,每天不厌其烦地化妆、吹头发。这些看似很简单,坚持下来却很难,因为公司绝大部分的老师穿着休闲装,休闲到不修边幅,因为外表似乎和收入没关系,相反,课程越多越是容易蓬头垢面。没错,我在这种氛围下却依然坚持下来,坚持到每天佩戴的耳钉都要优雅大气。
很快机会就来了,当有线上采访活动或是去电视台露脸机会的时候,领导第一个想到了我;当 boss 没有时间参加大学论坛时,他们推荐了我;当需要拍摄宣传片,或是视频录课的时候,是我,是我,还是我。
记得有一次去大学上定制课程,和我搭档的有一位入职比我早好几年的老师,上课那天一番多年来休闲随意的风格,穿起正式的服装,还破天荒地化了妆,她直言不讳地说:“和李梦圆一起上课,如果不穿的人模狗样,显得太不像回事。”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有的时候外表与穿着是一种气场,可以带来很多惊喜。
▲ ▲ ▲
其次,我还需要装作很有水平的样子。很多同事经常当面打听:“你是清华的啊?” 这句话通常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哟,你是清华的啊,那应该很有水平咯!第二层是,切,不就是清华的吗,还不是和我们在一起,看看你有多了不起呢!好吧,尽管学校真的只是一个标签,我却不得不承认它给我带来了压力和动力。
我深深明白,我需要人后努力,人前 “装”。初入公司,除了正常参加培训,我开始反复做历年真题,天天写解析、写教研文章,研究政策理论文件,搜集整理热点,并且主动承担线上的课后辅导,不厌其烦的免费给学生批改…… 这些工作太普通了,没有人会注意到,特别是在一个业务量很大的公司,所有老师都忙着上正课挣钱呢。所以在别人眼中,我一直没做什么正经事,偶尔打打杂,作为闲人被派去参加一些大家都没时间去的培训。
终于机会来了,一个很重要却容易出教学事故,被有经验的老师们称为出力不讨好的课程要上线了。这个课累心累力,不仅要应付挑剔的学生,还要来回奔波,学员打分还很低。校长说,给我一次机会,让我试试,因为实在没有老师愿意上,其实我知道他也担负了很大的风险。
我接下了这个课程,尽管我同样有无尽地担忧,我依然坚信不会出什么问题。我告诫自己学生都是有良心的,少扯淡,给干货准没错。结果出乎我的意料,第一个课我就打了满分,六个课程下来,我在这个学校一炮打红,成了品牌老师。这个结果似乎也没有人惊讶,身边的人都说,梦圆是清华的,当然很聪明啊。
太好了,这就是我想看到的结果!因为我发现尽管努力是个常识,大多数人会自动忽略。大家的心理状态通常是这样的:他是很牛,那当然啦!你怎么不看看他爸多有钱啊!他是名校的啊!他运气多好啊!他和领导关系好着呢!等等这一切都可以成为不努力的理由!
接下来的结果都是顺其自然了,我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一般老师四年的成长轨迹,承担了北京绝大部分高难度的课程,千人飞跃课,军转干定制班,我的那些教研文章被集结出版…… 不仅如此,人事对于我经常提出的请假,也只是睁只眼闭只眼,我成为整个集团历史上唯一完成课酬四连跳的老师。
这一切都是装的结果,装其实就是把你想成为的样子做到极致,套一句心灵鸡汤语录 “做更好的自己,我能!”
▲ ▲ ▲
其实,这个问题还能继续往下探讨:同样是装,很多人没有成功,为什么?很简单,成功与否取决于你是想装成最好的自己,还是装成别人的样子。
我发现,绝大部分人习惯性地改变自己,成为别人!首先,他们会觉得自己还不够好,甚至经常讨厌自己,总是羡慕别人:我要是像某某那样漂亮该多好啊,我要是有个有钱的老爸该多好啊。其次,变成别人通常是很难的,当我们下定决心开始改变时,会经常遭遇两种结果:要么在改变的路上备受打击,最后放弃;要么疯狂的改变,却因为丧失自我而最终迷失。这两种结果我们都不想要,因为当改变地尝试一次次的失败,我们可能会选择破罐子破摔,回到原点,甚至更糟。
所以,装不是改变,而是做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自己比成为别人要容易很多。这里有三个技巧跟大家分享:
◆ 找出自己的特点,学会自信 ◆
注意,我说的是特点,而不是特长,或者优点。
心理学上说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一个吝啬的男人,可以帮助你存下钱,很快买上大房子;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男人,也有可能在夫妻生活中动辄对你拳打脚踢。加之信息化社会文化多元,价值观多元,审美多元,很多看似是缺点的特点,可能成为特色和特质。
举个例子,“二” 就是当下社会很欣赏的一种特质。“二” 曾经是我的一个特点,起初大家觉得我好玩叫我二姐,我却有意识地把?“二” 发展成我的特质(要知道在一个学霸云集、美女云集、富二代与官二代云集的学校,很难找出自己还有什么突出的优点)。当集体活动没人挑头的时候,我上;当大家不屑于带队实践的时候,我上;当大家都端着的时候,我主动成为大家娱乐对象。没错,我就像大观园的刘姥姥一样,牺牲自己娱乐大家。
而事实上因为 “二”,我赢得了好人缘。在竞选党支部书记的时候,我说我是二姐,“二” 是因为我实诚,姐是因为我靠谱,这是我行走江湖的武器。结局是全票通过!所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任何人都有资格自信,看看朋友圈里干得热火朝天的微商,90 后网红们,可能都是你当年看不上的同学,或者至少大都是普通人。
◆ 不同阶段挖掘不同特点 ◆
要坚信每个人都有很强的可塑性,并且可以在不同的阶段显现不同的潜质。比如从前逗逼的我,现在在学生心目中却是霸气侧漏的女神。未来的我,可能是精通花道、茶道、香道的生活美学家。
其实每一个都是我,只是不同阶段想要的不同,侧重点不同。这里面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归零的心态。毕业 3 年后,如果你还在强调专业背景,也许就只能活在过去,走不出舒适区,未来的可能性就会被你扼杀。
我经常听到身边的职场新人说,我原来学某某专业,过去我在单位很优秀,可是到了这里一点成就感都没有。我想说谁不是呢?我过去也不熟悉在线教育,不玩微博,甚至没做过管理,而现在每天都在被虐与煎熬中度过。大 boss 同样如此,他之前一直是一名教师身份,现在却要做企业家。
可事实是,我们在成长,并且飞速成长,成长原本不就应该是痛苦的吗?!还记得,当初大 boss 招我来的时候说,你如果还是把自己定位成大牛就别来了。
◆ 把一切交给时间,学会坚持 ◆
过去我不迷信经验,可是事实让我看清:不管你想踏入哪个行业,都有前辈,无法取代,很难超越。可是我发现很多前辈并不一定是业界最优秀的人,他们只是呆的时间比较长而已。所以哪怕你天资平平,只要肯一条道走到黑,结果通常不会差。更何况太多行业很有前景,却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你能发现问题,再认认真真,勤奋踏实(注意忙碌不等于勤奋,我们习惯性的在思维上偷懒)干上几年,很容易在一个行业做出名气,成为佼佼者。
不管哪种情况,时间都是必要条件,对于我们年轻人而言,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着急、沉不住气,没搞出名堂就换地儿,最终却是一事无成。当然,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不适合或不喜欢而离开,那么如何衡量是真的不喜欢,还是做得不够好呢?
我的经验是,每当碰到不顺的时候,我就问自己,我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了吗?我还能再得到什么?每个人想要的不同,有的是为了财务自由,有的是为了成就感,还有的是为了理想的生存状态。无论哪一种,只要实现了,那么就已经做好了,无须和他人作比较。当然,如果一个职业能持续给你带来不同阶段的收获,那就当成一辈子的事业吧,不要犹豫,坚持下去。
要成腕,先有范儿,成为更好的自己,从 “装” 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