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长作新疆人 “环游天山 千里黄金线”文化之旅行

27.08.2015  20:03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一幅幅珍贵的壁画被盗往国外,荒漠地区灌溉系统与长城、大运河齐名的坎儿井,奇台县江布拉克一望无际的万亩旱田……这里的智慧,我铭记在心。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一幅幅珍贵的壁画被盗往国外,荒漠地区灌溉系统与长城、大运河齐名的坎儿井,奇台县江布拉克一望无际的万亩旱田……这里的智慧,我铭记在心。

原标题: 不辞长作新疆人 “环游天山 千里黄金线”文化之旅行

驶往库木塔格沙漠露营地(新疆刘玉生摄影)

  人民网北京8月27日电(记者 史江民)我在新疆的每一秒钟,都值得记忆。“环游天山 千里黄金线”文化之旅,对我而言,是一次回家之旅。

   2015年8月17日 星期一 晴

  15:20分,我搭乘的CA1781航班准时抵达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一下飞机,我与接机的亚心网同事见了面,便直奔距乌市60公里远的呼图壁县,去看望阔别18年的一位阿姨。我曾无数次吃过阿姨做的饭,印象深刻的是阿姨做的拉条子,比饭店好吃不止一万倍。

  当年大学毕业,我们一帮年轻人胸怀理想,从内地到喀什工作。新鲜感一过,远离亲人的孤独便开始折磨我们。正是在这个难熬的时期,我遇见了阿姨。我与阿姨的儿子是同事,也是好朋友。我们几个从内地来的年轻人经常到他家里蹭饭。现在回想起来,实在太不懂事。阿姨一个人炒菜拉面,我们坐在家里侃大山。饭熟了,一碗不够,就再来一碗,撑到直打嗝。

  每次去,我们都是成群结队。每次去,阿姨总是忙前忙后,拉面做饭,从未显过一丝烦。阿姨越是热情,我们去得越频,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平时小炒拉条子,周末聚会吃大餐。家里成了年轻人免费吃饭,快乐聚会的固定地点。

  离开新疆多年,每每想起阿姨,有一种亲人的感觉。阿姨当年从呼图壁县到喀什,是去照顾她的儿子一家,同时把我们也当成了她的孩子。不然,她怎么总是那么热情,总是怕我们吃不饱?阿姨年轻时从甘肃到新疆闯荡,扎根新疆几十年。我在阿姨身上,看到了新疆人内心深处的善良实在。热情好客的新疆人,就像这火一样热情的土地。

  去年,我和阿姨曾通过电话。分别多年,阿姨竟一下子听出了我的声音。

  在呼图壁,我终于见到了阿姨。我离开新疆时,阿姨57岁,今年75岁,依然那么神采奕奕。现在,阿姨和叔叔住在宽敞安静的楼房里,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阿姨的儿子召集来亲戚朋友,共同庆祝这久别后的重逢。

   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晴

  新疆与内地时差两小时,早上8点,吃了碗马宝?牛肉面,参加“环游天山 千里黄金线”文化之旅活动的全体成员便直奔乌鲁木齐南湖美术馆,参观“辉煌60年 画颂新疆——桑皮纸上的中国画”展览。

  曾在新疆生活16年,视新疆为第二故乡的王蒙为桑皮纸题写“古色古香 渊远流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冯远为“桑皮纸上的中国画——美术作品巡回展”活动题写展名。桑皮纸上的中国画巡展面向全国征集书画稿的消息一发出,立刻吸引了许多知名人士。德高望重的老画家,正在学画的年轻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苗族等,不约而同提笔研墨,在这古老沧桑的桑皮纸上尽情表达。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及香港、台湾等地的2300多幅国画作品飞向新疆;300位国画家,既有60年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本土大家,又有数十年关注新疆、热爱新疆的内地名家,80%以上都是全国美协会员……这是中国美术界对新疆辉煌60年的集体礼赞。正如冯远所言,“新疆是个好地方!每一位画家都应该去看看新疆、画画新疆”。

  桑皮纸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据了解,公元8世纪,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沿丝绸之路传到西域后,和田居民发现桑树皮有黏性,纤维光滑细腻,易于加工,就地取材,选用了桑树皮来造纸。明确有桑皮纸记载的是唐朝。到明清时期,中原与西域交流频繁,出自西域的桑皮纸也为中原地区人们所用。桑皮纸具有吸水强、防虫蚀、纸质抗拉力强、历千年不褪色等特性,弥足珍贵,深受古代画家的青睐。北京故宫大修工程中,桑皮纸被特选为传统古画修复材料。

  每一幅展品都如诗如画,直透心灵。新疆国画院名誉院长席时珞的书法作品“不辞长作新疆人”一下子触动了我。我在想,为什么在新疆生活过的人对这片土地如此深情?为什么新疆让他们的一生魂牵梦萦?

  一位初到新疆的女作家感叹:“如果没有结婚,我一定嫁到新疆来!”这片无言浩瀚的土地,对任何人都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桑皮纸或许难以承载新疆60年的巨大变迁,却能折射这片土地的风雨沧桑,恰如苍劲的“大漠情”,还有奋力登攀的“高原行”。

   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 晴

  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沿途我们欣赏壮观多姿的风能发电,体验豪放刺激的戈壁漂移,品味骄而不艳的天山雪菊,与美丽帅气的达坂城姑娘小伙翩翩共舞。每到一站,总是觉得时间短暂。在新疆旅行,路途遥远,对体力是一种考验。美妙的行程、新鲜的体验,让劳累不知不觉远我而去。

  “环游天山 千里黄金线”全国网络媒体及文化名家新疆行活动,行程紧张而丰富。亚心网与乌鲁木齐、吐鲁番和昌吉三地旅游局合作,邀请到媒体记者及文化名家参加,有新疆民俗、地方史、文物考古、摄影、美术及媒体等各个领域的代表。每一位成员都兴致高涨,都希望用自己的视角,解读新疆。

  我们下榻在吐鲁番久负盛名的麦西莱甫风情庄园,门前就是连片的葡萄园。晚餐毕,同行的朋友相约夜逛吐鲁番。黝黑的回族出租车司机把我们带到市中心。吐鲁番博物馆大楼前,一群孩子在嬉戏滑旱冰。越野自行车商行老板把最时尚的骑行装备展示给我们,“这款最轻便,不到10公斤,销量很火!

  漫步在宽敞洁净的葡萄长廊,维吾尔民间老艺人欢快的乐声吸引了我们。一位60多岁的维族大爷把身边唱歌的大娘介绍给我们:“她的歌声嘛,一会儿嘛,你一听就醉了!

  夜幕降临,乐队表演正式开始。维族、汉族、蒙古族等群众起身共舞,五、六岁的小巴郎也任性地围着小姑娘欢快地舞蹈。一曲歌罢,再来一曲,围观的游客掌声雷动。不少外地来的游客也纷纷融入到这欢乐的海洋里。

  来新疆之前,有朋友提醒我,晚上千万别出门。在这里,我要大声地把自己的亲眼所见告诉朋友:这里的夜晚是欢乐的、祥和的!

  夜逛吐鲁番,是我的一次自行安排,也是难忘的一个片断。

   2015年8月20日 星期四 晴

  新疆的葡萄有多少种?本土的新疆人也鲜有人说清楚。

  吐鲁番是全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和葡萄干集散地。在以“丝路葡城 神奇火州”为主题的第24届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开幕式上,百种葡萄展示、葡萄评比、葡萄酒品鉴等活动让人流连忘返。最小的索索葡萄有黄豆般大,每公斤大约50元人民币,还可作为药材原料。据悉,随后几天,还将开展葡萄诗吟诵、葡萄绘画、葡萄摄影、葡萄歌舞、葡萄雕刻等文化活动,吐鲁番生态葡萄城的形象、丝绸之路新疆重镇的文化底蕴,在这里得到尽情绽放。

  馕展区前,挤满了前来品尝的群众。馕,有的大如锅盖,有的小如鸡蛋,是新疆各兄弟民族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馕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肉馕、油馕、窝窝馕、芝麻馕、片馕等等。各种形状、不同图案的馕,融入了新疆的民间艺术,也展现了新疆各民族对生活发自内心的热爱。爱美,是人的天性。这里的人们把美融进日常生活。朴素之美,就流淌在他们身边。

   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晴

  “不到火焰山,不算到过吐鲁番,也不会感受到什么叫热!

  在火焰山风景区,高高伫立着一根巨大的温度计,名叫“金箍棒”,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度计,曾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温度计高12米,可以实测摄氏100度以内的地表温度、空气温度,误差不超过正负0.5度。

  火焰山,是吐鲁番最著名的景点,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它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的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当地人称“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我们出发比较早,到达火焰山时温度计显示不到40度。难以想象,火焰山的地表温度有时竟高达70多度。我们一行穿上长袖,披上纱巾,防止皮肤被晒伤。

  这里的热,干燥,感到比内地的桑拿天要舒服些。一位维族大姐正在“沙窝烤鸡蛋”。沙子能把鸡蛋烤熟,这里有多热,你就发挥想象吧。

  热和干燥,保住了千佛洞,也拯救了交河故城,让丝绸之路古老的文明和厚重的历史遗迹得以保存和延续。从此,无人敢称新疆为文化沙漠。

  吐鲁番的早晚,非常舒服。大自然就是如此公平,白天让你燥热,晚上赐你清凉。

   2015年8月22日 星期六 晴

  露营库木塔格沙漠,是“环游天山 千里黄金线”文化之旅最新鲜的体验之一。

  库木塔格沙漠,是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沙漠,是体验沙漠文化的绝佳之地。搭帐篷,吃烧烤,品红酒,高声唱,侃大山,把鞋袜扔在一边,在落日的余辉中,一行人快乐且艰难地行走在绵绵沙漠中,细细的沙粒温柔而凉爽。在这里,你可以尽情漫步、奔跑,完全不用担心有什么东西会扎伤脚。

  深夜,三五成群,散坐在高高的沙丘上,头顶苍穹,星辰闪烁。在这里,你会很自然地向陌生人敞开心扉,把自己的酸甜苦辣留在茫茫沙漠。

  库尔勒的潘美玲女士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在新疆的蒙古民族历史,她深入土尔扈特人之中,创作完成《东归宝藏:深度狂欢土尔扈特歌舞》等系列著作。军人出身的新疆兵团作协秘书长郁笛外表粗犷内心细腻,扎根新疆30多年,用纯情的文字讴歌这片他深受的土地。充满激情的画家张永旭一路写生,在田野、草原、街头、车上,你乍一回头,总会看见他在忘情创作。“曾不止一次幻想,人若能每年失忆一次,把所有的苦痛与不快全部忘却,或者,就那么暂时割舍世间的一切情缘,绝尘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悄悄溜进一个纯净的空间里,就那么静静的让大脑一片空白,让心灵无半点尘埃,该有多好啊!”品读山东作家李舍女士的这段文字,让人产生阅读的冲动。在这宁静的沙漠之夜,四位人到中年的文化名家一溜沿儿坐在漆黑的沙丘上,他们各不相同的人生故事飘荡在耳边,真是一次奇妙的感受。

  沙漠与人,亦敌亦友。它可以吞噬家园,也能够净化灵魂。在合适的时间,来到合适的地方,遇到合适的朋友,这是环游天山文化之旅带给我的又一收获。

   2015年8月23日 星期日 晴

  繁忙的都市,难以安放下一颗心灵。菜籽沟村,就是让心灵回家的地方。

  菜籽沟位于木垒县英格堡乡,深邃寂静,古老朴拙。菜籽沟村生活的主体人群是自明朝始迁入的汉族,村庄建筑从清代、民国延续到上个世纪末,其建筑形式多为廊房建筑,从最早的干打垒土墙,到土块墙,再到砖基土坯房,相当于一个活态的西域汉民族生活居住的文化博物馆。近年来,城镇化的进程,打乱了这里的安宁。校舍废弃,房屋损毁,田园荒芜,村民搬迁。菜籽沟,几乎成了被人遗弃的角落。

  刘亮程的到来,让这里重回视野。他抢救性地收购即将被拆掉的空院子和老房子,建起了一个艺术家村落。当地农民说,刘亮程要是不来,两年后这里就该拆完了。许多家庭孩子外出打工,剩下的老人也跟着儿女进城了,这些老院子迟早都会被廉价卖掉。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菜籽沟创建自己的工作室。开门见山,牛羊满坡,风吹麦田,这里是创作的天堂,是西部的世外桃源。

  文人经商,屡见不鲜。小说家张贤亮在宁夏成功创建镇北堡西部影城。散文家刘亮程在新疆启动菜籽沟艺术家村落,还计划把由废旧校舍改造的木垒书院打造成国学书院。刘亮程说:“国学书院到菜籽沟落户,就是把作家还给了村庄,还给了土地。” 一个地方,如果没有滋养心灵的文化,发展再快也没有意义。

  在木垒书院,与刘亮程交流,是“环游天山 千里黄金线”文化之旅的一大亮点,也是又一个高潮。

  “我可能改变不了菜籽沟,但我可以让菜籽沟保持不变。”刘亮程似乎是以一己之力与时代抗衡。让菜籽沟不变,是希望这里的文化和自然生态原始恒定,在此底线上,赋予这里新的内涵和生机。可以预见,刘亮程美好的理想注定会遇到各种巨大挑战:原始与现代,个人与国家,商业与文化,生态与发展,名利与诱惑……

  唯有时间,才能永恒。唯有信仰,可以坚守。

  何处解乡愁,木垒菜籽沟。菜籽沟的明天,决定不了新疆的未来。菜籽沟的命运,却关系着新疆人,乃至整个人类的心灵。

   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晴

  “环游天山 千里黄金线”文化之旅圆满结束。体味新疆,才刚刚开始。

  我曾在喀什工作过几年。对新疆,既熟悉又陌生。重回新疆,有回家的感觉。我对新疆人,从不设防,有一种天然的亲切。在北京闯荡多年,心灵一直在漂泊。北京永远不是家,只是我的栖息地。三个月不回老家,便会心慌。回家一趟,才能持续在北京的生活。都市生活的压力,无影无踪,却时时存在。

  为期一周的文化之旅,虽然身体劳累,却心情愉快。人,不怕身累,最怕心累。

  告别新疆,思绪纷飞。

  麻扎村三、四岁的维族小巴郎把心爱的小石子送给我,哈萨克姑娘托里哈依娜让我抱紧她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61岁的维吾尔古村落退休保安让我到荫凉处避暑纳凉……这里的热情,我不会忘记。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一幅幅珍贵的壁画被盗往国外,荒漠地区灌溉系统与长城、大运河齐名的坎儿井,奇台县江布拉克一望无际的万亩旱田……这里的智慧,我铭记在心。

  琳琅满目的二道桥国际大巴扎,感天动地的维吾尔族婚庆典礼,还有达坂城姑娘多情的双眸和飘逸的长辫……这里的风情,我流连忘返。

  新疆之行,让我重新认识这片土地。

  新疆,人文深厚,古老文明横跨天山南北;新疆,山川壮美,风情万种誉满中华大地;新疆,安居乐业,民族团结捍卫国泰民安。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这不仅仅是在新疆看到了地域上的中国之大,更重要的是这片广袤地域的厚重文化丰富和壮大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新疆,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的一切,已经融入我的血液。新疆有烤馕、抓饭、哈密瓜、葡萄酒等美食好酒,有天山、昆仑山、塔里木河、伊犁河等名山大川,也有纯厚的民族风情。新疆,来过一次,就还想再来。刚刚离开,又惦记着何时再来。这里,让人放松,是心灵的故乡。不辞长作新疆人,我乐此不疲。

1 2 3 ... 2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