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研究有助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

19.12.2014  04:00

  新华网东京12月18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京都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日前宣布,发现一种在分解拥有异常结构的“次品”蛋白质时发挥关键作用的物质,这将有助深入了解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形成机制,并为治疗该病提供新依据。

  此前的研究显示,蛋白质表面存在名为糖链的链状糖分子,“次品”蛋白质所含的部分糖会从糖链上被某种物质切割下来,进而导致“次品”蛋白质分解。但切割的详细机制一直没有弄清。

  京都大学教授森和俊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在细胞内参与合成和分解蛋白质的小器官“内质网”内,存在一种被称为“EDEM2”的酶,虽然以前研究人员知道这种酶的存在,但并不了解其具体作用。

  研究小组在合成人体细胞时,使该细胞中制造“EDEM2”酶的基因无法发挥作用,结果发现这些细胞内有异常蛋白质堆积。详细调查这种异常蛋白质的糖链后,发现没有糖被切割的痕迹。科研人员由此认为,“EDEM2”酶是通过切割糖来促进分解“次品”蛋白质的。

  虽然除“EDEM2”酶以外,还有“EDEM1”和“EDEM3”这两种酶,但研究小组确认“EDEM2”酶在切割糖的最初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森和俊说,“阿尔茨海默氏症就是由于异常蛋白质无法分解、不断蓄积而发病的”,这一发现有助于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为开发新疗法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