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登记885间 新诊所数倍增长

20.09.2018  10:48

患者在大医汇西药房等候取药。

市民在诺亚医疗前台候诊。

大洋网讯 环顾广州街头,你是否发现,不知不觉冒出许多诊所?诊所的大幅度增长有广州市卫计委数据为证:一年来新登记885间,增幅344%,而此前两年新登记诊所数量则分别只有64间和199间。记者走访发现,公立医院的不少名医,会在这些诊所出诊。这些诊所诊金至少几百,多的达到2000元,但医患沟通时间至少半小时,这对于一些有需求的病人和一些疑难杂症患者来说,无疑多了个看病的选择。

案例

武汉小女孩到广州看诊所

为何诊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当然与政策分不开,从2016年全面开放医师多点执业、社会办医的宽松,到今年广州市政府又明文鼓励医师兼职开诊所。

14岁的武汉小姑娘小齐,8岁时就患上红斑狼疮、狼疮肾炎,一直使用大剂量激素和其他药物治疗。激素导致小齐生长发育障碍,14岁还是8岁时的1.1米,没有来月经,成了一家人的心病。病友和医生建议他们找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创始人杨岫岩教授,经过半年的各种途径抢号,终于抢到300元的特需门诊号。

杨岫岩给小齐调整了治疗方案,同时将激素减少一粒。并告诉孩子父母,争取在3~6个月之内,把激素完全减停下来,尽可能让孩子长高,赶上同龄人。这可把一家人高兴坏了。但杨岫岩的特需门诊虽然一下午只看20多个病人,比普通门诊的50个病人,稍微多一点时间跟病人解释病情,但一家人还是觉得“不过瘾”。

以后每月复诊怎么能抢到号?还有好多的问题需要问清楚!听说杨岫岩第二天在医院对面的丹溪医疗门诊多点执业,于是决定再花2000元诊金,到诊所找杨教授进一步沟通女儿病情。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咨询,杨岫岩清楚解释了孩子不长高的原因,调整治疗方案后的每种药物的原理、疗效,各种药物的利弊、必要性等,父母终于信心满满的接受了新的治疗方案。

一个月后复诊疗效理想,杨岫岩又给减少了激素药量。看到孩子有望停掉激素长高,母亲含着眼泪说:“6年了,笼罩在我们家的迷雾终于让你拨开了。

模式

不用“以药养医”,

靠诊金分成

一民营诊所负责人介绍了与公立医院相比,患者在该诊所的医疗费用,“明显提升的只是诊金,检查方面我们都是委托给市场上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并没有从中获利。药品费更是跟外面药店一样,患者甚至可以拿了药方到外面药房买药。

诊所不靠检验检查赚钱、不靠卖药赚钱,靠什么盈利?一诊所总经理透露,诊所的盈利主要靠跟医生的“诊金分成”。诊所的检验、检查基本都委托第三方,诊所属于轻资产,运营成本不太高。“试想,如果每间诊室上午10个病人,下午10个病人,诊金分成的收入就远远超过六星级酒店的客房、高档酒楼的包厢收益。这也就让医生摆脱了‘以药养医’和‘以检验检查养医’的枷锁。

焦点

什么病人适合在诊所看病?

主流:经济条件好注重服务的患者

4岁小女孩尿道感染,在某三甲医院吊针四天后还未退烧,父母厌倦了每天在拥挤的公立医院排队,找到了在诺亚医疗做全职的主任医师黄超,她退休前是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的儿科主任。黄超给孩子开的药是口服抗生素,当天就退烧了,“不同的人、不同的感染,敏感的抗生素种类不同。公立医院的医生医术很好,但一天看几十上百个孩子,的确没有时间仔细分析病人对哪种治疗方案疗效更好。”她说到。

诊所的诊金自然是比公立医院贵,什么样的病人愿意到诊所看诊?什么样的病人在诊所看病更能获益?

诺亚医疗集团副总经理武方圆介绍,目前民营诊所中高端是主流,病人的主体也是经济条件较好,更注重医疗体验和服务,对时间成本敏感的人群,“公立医院看病动辄半天,误工费、时间都是成本,到诊所则只要预约好来了就看,没有拥挤的人群,跟医生沟通时间充分,就医体验感好。

疑难杂症患者:有充足时间跟名医沟通

一些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患者,也可能在名医多点执业的诊所获益。

杨岫岩举例,一位患者近2年在广州4家高级别三甲医院共住院9次,病情从“脑肿瘤”到“多发性脑炎症”,再到“颈胸脊髓病变”……下半身已经瘫痪、肌肉萎缩和无知觉。病人做过开颅脑手术和各种检查,均没能获得一个明确诊断,病理标本还送到北京宣武医院寻求病理会诊。“家属想找我看,但在中山一院门诊根本就挂不上号,于是到丹溪门诊预约到我。”杨教授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详细询问病史,详细把9次的出院小结、检查报告、影像学片子一一看完,获得诊断结论:白塞病。经过用药治疗后,患者病情在好转之中。

杨岫岩把这种病例归为“幸运医生医病尾”,“前面9次的住院和检查,为疾病的判断提供了全面的证据,如果没有这些证据,谁也没办法诊断。”他总结,在多点执业点,遇到的这样的病例还不少,“的确能解决一些疑难杂症。

全市有9099名医师正在多点执业

释放门诊量 让患者看上心仪医生

据广州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7月31日,广州市正在多点执业的医师9099人。其中,多点执业的主力是30岁到50岁、年富力强的医师;从职称来看,副主任医师为2414人,主任医师为1703人,两者共占比为46%。业内人士认为,医师多点执业能释放更多的医生门诊量,让病人有更多的渠道看上心仪的医生。

数据

近半数为副主任职称以上医师

近年来,多点执业的医师增长趋势明显。据统计,2016年办理医师多点执业备案为1319人,2017年备案为4898人,今年1~7月备案为3612人。2017年办理医师多点执业备案人数比2016年同比增长了271.34%(有申报方式改变的因素作用),2018年备案人数比2017年,月均增长了26.42%。在9099个多点执业医师中,在公办医疗机构(含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厂企医院等)执业的2783人,在民营医院执业的为1427人,在民营诊所/门诊部执业的为4881人(占比约54%),自办诊所的为8人。医师兼职开诊所的不多,但全职开诊所的不少,尤其是中医。市卫计委数据显示,医师开办诊所积极踊跃,诊所数量为1206间(截至7月31日),以医师个人开办为主,分布在白云区、天河区、番禺区较多。

个案

杨岫岩教授:诊金是医生价值体现,再高也是阳光收入

中山一院风湿免疫科创始人杨岫岩教授的多点执业之路,也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医生的看诊历史。

从1984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做住院医生之日开始,三十多年来属于他专业上的病人,不论何时、何地有求,只要有时间、且不处于太疲劳状态,他都会给病人看诊。1992年他创建风湿免疫病学科后,由于风湿免疫科病人多,而风湿免疫科医生太少,门诊一直供不应求,单元门诊数一直位于全院之首。他的门诊号,不论是30元的教授门诊,还是300元的特需门诊,放出来都被“秒杀”,有病人全家5部手机同时抢号都没抢到。

40多岁时,体力还行,常常从下午2点半看到晚上10点多,夜门诊的医生护士下班了,我还没看完,一个下午看100多个病人。年过半百之后,为了保持健康,避免过劳,才开始限制门诊量。”杨教授还一直有在病房看诊的习惯,“病人挂不到号,站在面前苦苦哀求,实在不忍心拒绝”。

直到去年底,杨教授开始试水在医院附近诊所多点执业,诊金为2000元。虽然诊金很高,但他认为,“这是回归医生原本的价值,也是让高端人士和刚需的疑难病患有机会看诊。”目前他还保留着原来的30元教授门诊、300元特需门诊,以照顾不同层次的需求,“这就是多点执业的体现”。

他认为,诊金是医生价值的体现,再高也是阳光收入,因为物有所值者才会被市场接受,诊费虚高者市场不接受,自然就得降下来。“医生的价值应该来自于技术,靠诊金和手术费养医,而不应该以药养医或以检验检查养医。

好处

让好医生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于医生多点执业和民营诊所的爆发,业内人士都认为,这对病人来说是好事。

能够释放门诊资源,让能看好病、愿意看病、喜欢看病的医生去看病。”杨岫岩教授说,目前在公立医院的教授们出门诊的时间是非常少的,“只有少数教授每周能出3个半天的门诊,而多数只有2个门诊、甚至只有1个半天的门诊。”这是高级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境外,高级医生通常是每周超过4天(相当于8个半天)的门诊。

他分析,造成高级医疗资源“浪费”的原因,一是教授们还有科研任务、论文指标、住院病床、基金项目等繁重的工作;二是多数三甲医院门诊的诊室不够,每年晋升了一批教授,门诊部就头疼怎么安排新的教授出教授门诊。因此,医生多点执业能释放更多的医生门诊量,让病人有更多的渠道看上心仪的医生。

同时,多点执业还能让真正能解决病情的医生去看病。“医疗需要讲规律,要有秩序的市场化,不是丛林式的市场化。让医生们去接受市场的洗礼,让真正能看好病,且善于用最安全、最有效、最便宜的方式看好病的医生,在市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杨岫岩说,有的医生擅长于看病,就应该让他们获得高的阳光收入,一心一意去为病人谋健康;有的医生擅长于做科研,就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科研经费和高的薪金去搞研究出成果。

焦点问题

医师多点执业,看病贵?

医师到民营诊所出诊,诊金不菲,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是否提高了老百姓的医疗负担?

丹溪医疗门诊董事总经理黄丽表示,患者在诊所看诊环境安静干净,有充分的时间和教授交流,不再是公立医院那种“等待3小时,只看3分钟”的窘境。在诺亚医疗,黄超医生的诊金是400元,“基本顶多复诊一次,就能解决病情,能不开的检查和药品就不开。

大医院一等几个小时,上班族请假误工费也不便宜的。如果患者有商业医疗保险的话,检查费等都可以按规则报销。从性价比上来说,并不一定是贵的。”诺亚医疗集团副总经理武方圆说。

医师的精力和时间够用吗?

由于多点执业政策规定的是在不影响第一执业点工作的情况下、医生利用业余休息时间到第二执业点工作。众所周知,公立医院的医生已经是超负荷工作,因此让人担心的是,医生的时间、精力足够吗?

市卫计委也承认,这是医生多点执业和开办诊所遇到的困难,“在职医生如多点执业和办诊所将受到每天工作时间的限制,难以平衡第一执业地点与其他执业地点的工作时间,以及照顾家庭和个人休息等时间分配;另一方面由于人事管理、职称晋升、论文发表等减少了医生的自由空间,制约了医生多点执业和开诊所”。

出了医疗事故,谁负责?

此外,医生在多点执业点出了医疗事故,谁负责?一位多点执业的医生告诉记者,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经推出了医疗责任险。不少诊所负责人也表示,凡是在诊所多点执业的医生,都会由诊所负责购买医疗责任险,这也是判断诊所是否正规、负责的标志之一。

撰文 信时记者蒋隽 摄影 信时记者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