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界送别百岁甘惜分

14.01.2016  20:24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电 (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身上覆盖党旗,戴着生前最喜欢的灰色帽子,100岁的甘惜分走得安详而宁静。14日,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里,摆满了教育部、中宣部、全国各个大学 新闻 学院、新闻单位和亲友门生送来的花圈。

六天前,这个清瘦倔强的老人驾鹤西去。新闻界以外的人很少知道他的名字,但对新闻学界来说,甘惜分的名字代表了新闻理论的一个时代。虽然生前不喜欢被称为泰斗,但这位新中国新闻学理论的主要奠基人、舆论学理论研究和舆情调查的开拓者,一生追求真理,敢说真话,是新闻界当之无愧的探路者和领军者。

甘惜分的第三位博士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说,上世纪50年代,甘老师从自己的讲义和经历出发,开创了新中国新闻学体系,完成了新中国第一本新闻理论著作《新闻理论基础》。在相当长时间,这本书是新闻学子的必备教材。

60多年从教生涯,甘惜分带出了10位博士,包括童兵、刘建明、喻国明、罗以澄等当今学界名师。喻国明说,甘老师挑选学生有自己的标准,也对学生要求严格。“在研究问题面前我们都是研究者”成为“甘家军”做学问的准则,“我唯一的标准是学术标准”广为流传。

甘老师一生有两大贡献,一是构建了新中国新闻理论体系,二是培养了大批新闻学研究者和实践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郭庆光说,甘老师对学术执着追求的精神值得后辈学习。

郭庆光1982年成为甘惜分的硕士生,只读了一个学期就被公派日本留学,临行前甘惜分送他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当时老师对我说,即使研究西方的新闻传播理论也要用上马克思主义方法。”郭庆光后来在写作《传播学教程》时把马克思恩格斯精神交往论写入其中。

84岁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老教授郑兴东特地赶来送老友最后一程。两人共事一个甲子,从北大到人大,郑兴东印象里的甘惜分一直思想活跃,讲话有激情。百年人生,他经历了旧中国的苦难,也经历了新中国的风雨,从家乡四川到延安,从记者到教师,他把探寻真理当作毕生的追求。

他1949年就被定为‘行政十二级’,按新中国成立初期干部划定标准,十三级以上都是高级干部。后来经历过政治运动,也曾受过不公正待遇,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总是说,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要用有限的精力做更有用的事情。”喻国明说。

斯人已逝,“昊天罔极持泰斗,千古流芳传精神”。八宝山东礼堂门口的这幅对联是对他的中肯评价。(完)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