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真相逆袭的情理与法理

23.10.2015  10:40

  ■苑广阔

  安徽利辛县“女子救小女孩被狗咬重伤”一事被媒体报道后,一周内当事人已收到80余万元捐款,但随着媒体对事件诸多细节追问,真相终于被逼出了水面。20日,受伤女子的男友亲口承认对媒体撒了谎,李娟是在他家的养狗场内被狗咬伤的,所谓“救女童”一事,完全是他编造的。

  这无疑是近期继安徽女大学生扶起摔倒老人之后的又一起新闻“逆袭”事件,带给公众震惊、失望和愤怒。但情绪归情绪,我们最终还得静下心来,秉持一种理性的态度来看待这些新闻“逆袭”事件。

  我们首先得承认,正是被狗咬伤女子虚构了被救之后却忘恩负义的小女孩和其家人,才引起了媒体的兴趣并进行了报道。正如谎言被揭穿之后,其男友抱怨她被狗咬伤那么多天了,根本没有媒体愿意报道,他们不得不编造故事骗取捐款。这其实值得我们反思:为什么一定要有一个见义勇为反遭忘恩负义的“故事核”,才会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兴趣,否则就没人愿意关注?

  当然,当事人的行为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诈捐”,无论理由多么值得同情,都无法改变欺骗的本质。如果我们对此听之任之,不但可能引发更多人去效仿,而且将会对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带来冲击与伤害。所以,这种行为必须受到道德谴责,如果真有捐款网友要求当事人退回捐款,也符合情理与法理,当事人必须予以退还。

  而从法律角度来看,当事人的行为已经涉嫌诈骗,其行为完全符合诈骗案件的构成要件,理应由公安部门介入,对事件进行调查、定性,启动法律程序,给公众,尤其是那些捐款者一个说法。

  对于当事人的行为,除了要进行道德谴责,我们还需做什么?一则,对网络上那些缺乏权威出处、来路不明的消息必须保持警惕,多点质疑与求证精神,既不要偏听偏信,更不要盲目转发,以免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别人利用的工具;二则,新闻可以“逆袭”,但是我们的是非判断要不改“初心”,要相信道德欺骗终究只是少数,相信无良无德之人终究只是个别,坚信道德与正义仍旧是社会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