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缘何频频被“反转”?
新闻缘何频频被“反转”?
看不透导致不信任,网民独立思考尤显可贵
案例1
今年7月10日,内地某市的一场活动上,该市市委书记手中的讲话稿被写在一张旧日历纸上。第二天,当地一名公务人员在政府网站上看到这张照片,存图转发到自己的微博上,并称要“为这样的领导叫一声好”。这张照片很快疯传网络,网友赞其节约作风。
7月14日16时34分,新民周刊首席记者杨江发表微博表示,市委书记讲话照片中,主席台放的是高档矿泉水,“每瓶30多元275ml”。此前一片好评的网友,看到35元一瓶的矿泉水时,态度发生大转变,其中不乏尖锐之辞。
7月15日凌晨,该市官方回应:矿泉水系企业为做宣传免费提供,还有众多市内外企业为推广其品牌和产品而为活动免费提供产品。
案例2
7月24日,“粤来粤好——2014年网络名人看广东”联合采访活动走进东莞,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与多位网络大V面对面交谈,坦诚回答有关东莞扫黄、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之后有媒体报道称“徐建华说,生气难免……央视完全没有打招呼,不相信我们,也该相信省委省政府。”这一消息在互联网、微信朋友圈引起大量转发与讨论。
当天下午,参加活动的几位网络大V、记者发微博为此澄清。@中青报曹林说:“记者完全歪曲了意思,我在现场,东莞书记回答的时候非常坦诚,说开始本能有点生气,不过很快就意识到问题,反省、尊重媒体监督,进行整改。媒体如此歪曲官员的话,让人不敢说话了。”
@石述思发微博说,徐建华谈到央视2月9日的曝光,出人意料地真诚坦率,没有打官腔,回答如下:1.很突然 2.很难受 3.最初有点生气 4.感谢舆论监督。问题是我问的,这是真相,而非仅仅对央视生气。“市委书记说了真话很多人觉得是新闻,一个更大的悲哀是真话被曲解后获得网友热烈反响。”
随着更多信息一步步被披露,网友对此事的评论更趋于理性平和,认为书记回应“有诚意”。
近期有媒体报道“东莞市委书记谈央视曝光酒店涉黄称‘很生气、没打招呼’”,引来网友热议。但现场很多网络大V很快站出来,以事实为依据,澄清此为断章取义的不实之言,前后舆论实现逆转。
从去年的“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到今年的“某市市委书记旧日历上写讲话稿”,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进步,频频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起新闻事件曝光后,舆论一边倒地批评或赞扬,随着更多信息被披露,舆论发生180度大转弯,反差之大让人惊叹。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新闻反转”。
频频出现的“新闻反转”背后体现什么样的舆情规律?自媒体或传统媒体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网友求知欲、求知能力越来越强,如何更理性看待新闻事件?本期舆情解码,我们邀请新闻当事人、传播学专家,共同探讨这背后的问题。
“新闻反转”背后是对事实真相探究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麦尚文认为,“新闻反转”本身是更具价值要素的新闻,加入“戏剧性”,舆论场关注度高。这些“新闻反转”频繁出现,在舆情传播层面,表面上是一种“议题接棒”现象——反转说明社会的信息系统出现了漏洞,这时网络舆论场的纠偏与筛选机制在起作用。深入来看,实际上可看到舆论生态系统中的全新图景——各种话语力量在争夺主导权,也就是争夺“议题食物链”的制高点。“议题接棒”与“话语竞争”实际上有助于“舆论净化”,媒体与公众力量联手逼近事实的源头,推动信息社会建立信任。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舆论场的博弈复杂而精彩。
新民周刊首席记者杨江说,某市市委书记在旧日历纸上写讲话稿,此事最开始主要在当地公务员圈子中传播,在他们看来,官员厉行节俭是一个新闻。“官员节俭本是正常现象,但包括发布者在内,一些人把这件事当重大正面典型过度放大,这其实是‘不该是新闻的新闻’,官员节俭是本分。这说明,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事件的认知上有偏差。”
杨江回忆,他在微博上看到照片,发现矿泉水非常眼熟,他特地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最终确定该矿泉水每瓶售价30多元,这才发出那条微博。
“媒体也好,自媒体也好,在今天的议题生产中都比较缺乏耐心,都担心丧失话语权,所以容易贴标签、下定论,以方便新闻议题的传播扩散,从而导致求证、调查不足,信息来源较为单一。”麦尚文分析,特别是自媒体诞生以来,打破了专业媒体机构多年锤炼而成规范体系,大家都自乱阵脚,规范有待重建。
质疑导致反转,独立思考尤其可贵
杨江认为,在社会转型期,一定有宣泄或起哄的人,这样的人随着社会矛盾的减少而减少。微博等自媒体出现之后,对大众来讲,独立思考显得尤其可贵。“不要看人家写了什么,用自己的基本常识、正确的求证方法、冷静的思维,重新思考一下。一些网民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够,这说明还没养成正确的媒介素养。”他以微博、微信圈不时出现的类似新闻举例:一个孩子患重病送到某民营医院手术,医院愿意减免一定医药费,同时号召大家来捐款,这样的事往往关注度很高。“我们可以反问一下,在规模更大的公立医院治疗会更好,为什么单单选择这家资质并不高的民营医院?这里面可能有什么问题?”
“我倒认为,从网民角度看,反转是一种有益的传播现象,能让信息呈现更多面,能让网民看到更多。”麦尚文认为,网民拥有自身话语能力,也有可能成为新闻反转的一股再生力量。关键是“信任”的建立,如果在新闻议题的源头上能看到更立体的信息层,这样一来社会对事件的总体看法才会偏于理性。说到底,是看不透导致不信任,质疑导致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