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连续四年关注东莞援藏项目

22.03.2019  09:20

■桃花节使嘎拉村村民脱贫致富 视频截图

3月21日,央视《新闻联播》推出西藏民主改革60年系列报道《高原新时代》,播出《幸福藏家吉祥路》,关注东莞援藏项目——林芝嘎拉桃花村。

这是《新闻联播》连续四年关注东莞这一援藏项目。

嘎拉桃花村的今天,凝聚了东莞援藏干部、东莞资金和东莞企业心血,不仅成为东莞援藏的品牌项目、西藏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标杆,更把这个村落带上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持续发展之路。

嘎拉桃花村变迁史:

藏家奔小康迎来援藏“总参谋

新闻联播》报道称,嘎拉村33户人家有17户农家乐,10家精品旅馆,全村吃上旅游饭。村团支书尼玛多吉接受央视采访说,2002年嘎拉村举办第一届桃花节,那时候总收入2000多元。2018年桃花节总收入280多万元,比2002年翻了1000多倍。

■《新闻联播》视频截图

看过《新闻联播》后,藏民阿库啦麦给东莞第七批援藏干部、现任滨海湾新区、东莞港管委会副主任孙世宏发了一条信息,“桃花节使嘎拉村村民脱贫致富。

嘎拉村吃上生态旅游饭,走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标杆,与东莞援建息息相关。

在此之前,嘎拉村举办超过10届“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但因景区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不具备旅游景区功能,甚至连厕所和大门都没有,致使景区知名度低、游客少、经济收入低下。

野生桃花生命力强,漫山遍野开着,让人很感动。但守着这么好的旅游资源,却没有让群众感受到景区带来的好处,很可惜。”2014年,孙世宏带领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嘎拉村调研论证,最终提出“整合资源,镇村推进,村景合一”的思路,统筹东莞援藏资金,请来东莞企业,最终改变了318国道边上的这条无名小山村。

新华社西藏分社此前发表长篇通讯《林芝藏家奔小康迎来援藏“总参谋”》。报道称,援藏三年来,孙世宏走村入户、调查研究,精心规划产业发展方案,为民解难题、献计策,是十里八乡公认的奔小康“总参谋”。

如今,网络搜索输入“嘎拉桃花村”,出现的关联词是“游玩攻略”、“网红村”、“明星村”。但在2013年以前,桃花山庄还是打麦场,村容村貌脏乱差、猪牛满村跑,污水横流。

不经意间

嘎拉村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连续四年登上央视《新闻联播》,让孙世宏很感慨,他昨晚发了一条朋友圈,“不经意间,嘎拉村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31户155人的小村庄(注:孙世宏援藏期间嘎拉村的人口总数),仅门票年收入接近300万元,可喜可贺。

鲜为人知的是,嘎拉村的今天,背后是东莞资金的支撑。2014年,在形成嘎拉村新的发展思路后,东莞援藏干部为此统筹援藏资金260万元、筹集东莞援藏资金400万元、争取西藏自治区和林芝市各种资金300万元,利用八一镇城市建设中废弃砖瓦,规整景区墙体,兴建游客接待中心,修整景区道路,组建旅游合作社。

为更加充分利用景区资源,东莞上市公司岭南园林为该村进行规划设计,完善了嘎拉桃花村的四个功能——设计成林芝市桃花旅游文化节的举办地、林芝市婚纱摄影基地、林芝市城市公园和大学师生实习写生地。

2015年3月,嘎拉小康示范村顺利建成。当年3月23日,第十三届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开幕。改造升级后的嘎拉桃花村焕然一新,当年的桃花文化旅游节共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经济收入达70.7万元;而往常每届桃花文化旅游节的收入不到5万元。

2016年,东莞援藏工作组还帮助这里还开通了嘎拉桃花村至八一镇的季节性旅游公交线路,共设立11个公交车站,不仅为基层农牧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促进了巴宜区旅游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2018年,嘎拉村桃花节刷新了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两项记录,游客突破10万人次。

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修建桃花观景台、打造景观水系、升级配套设施……一举让这个世代靠农牧发展的小村走上了旅游新路。以前放牧种田的村民,现在都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土特产。如今,嘎拉桃花村被网友们称之为真正的“世外桃源”,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而来。(记者 吴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