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埔今日将正式挂牌 民生建设热点逐个数

01.09.2015  08:20
黄埔区“八纵八横”主干路网图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黄埔区“八纵八横”主干路网图。(受访者供图)

2015年9月1日上午,广州市黄埔区将举行挂牌仪式。届时,黄埔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纪委的新牌将同时揭开,新的黄埔区正式成立。

去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黄埔区、萝岗区,设立新的黄埔区。8月中旬至今,新组建的黄埔区相继召开了中共广州市黄埔区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黄埔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协黄埔区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

■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新黄埔将打造建成国际化生态型创新城区

黄埔经过区划调整拓展了发展空间,地域和人口规模扩大,对创新管理体制、有效整合资源、促进区域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城市发展战略上将实施发展环境优化战略,就是要优化生态“”环境,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生活便利、群众满意的宜居环境;优化服务“”环境,大力构建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黄埔区一届党代会一次会议提出黄埔未来的方向是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民生保障水平居全市前列,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建成国际化生态型创新城区。

交通篇 构建快速便捷交通体系

目前,原黄埔、原萝岗公交主要通过丰乐北路、开发大道、开创大道等道路联接。涉及公交线路共39条,其中,通过丰乐北路到原萝岗区的线路有13条,通过开发大道到原萝岗区的线路有6条,通过开创大道到原萝岗区的线路有20条。未来根据市民的需要,黄埔区交通局会向市交委申请优化和增加线路,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黄埔区将对接中心区、打通大动脉、联系各组团,推动交通网络东西延展、南北沟通、外联内通,全方位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构建“八纵八横”主干路网,实施“丰乐路—科丰路”、开创大道等道路改造,全面完成疏港道路建设。

此外,黄埔区未来将强化与市中心、珠三角的对外交通联系,重点对接临江大道、中山大道、黄埔大道向黄埔延伸,贯通穗莞深、花莞等一批城际和高速公路。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基础、多种方式协调运转的公共交通出行体系,市民出行更方便,将开通4条地铁线路(6号线二期、13号线、知识城线、21号线),新建4条地铁线路(7号线二期、5号线东延段、6号线三期、19号线),全区范围内共有29个车站,规划建成5条新型有轨电车线路:萝岗至花果山、萝岗至天鹿湖、鱼珠至南岗、萝岗至黄埔客运港和夏埔围、镇龙至马头庄,总长度约84.2公里。串联西区、东区和广州科学城等经济带。探索拓展水上公共交通,同步推进地铁与公交车的无缝对接,提升公共交通覆盖率。

医疗篇 建立15分钟医疗服务圈

黄埔区卫计局介绍,新的黄埔区成立后,将探索建立医疗联合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模式,扩建新建一批医疗卫生设施,整合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计生资源布局,构建便捷的医疗服务圈。目前,黄埔区三甲医院有1间,三级医院有2间,二甲医院有5间,公共卫生机构6间,基层卫生医疗机构77间,构建了区级综合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居)卫生站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了城市居民在15分钟、农村地区居民在30分钟步行范围内得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黄埔区还将与广州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合作建设综合性医院,改造提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省工人医院、开发区医院等医院,发展健康产业,建设医疗综合体,更好地为黄埔区乃至广州市以及全国患者提供优质便捷医疗保健服务。

社会治理篇 网格化管理 “三社联动

在社会治理方面,新的黄埔区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推行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建立多元治理、多元参与、多元服务的社区治理格局,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精准到位的幸福网格体系,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架构,组建专职网格员队伍,健全网格化信息系统和黄埔“大数据库”,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融入网格。

健全智慧便捷的社区服务体系,在所有村居建成多功能公共服务平台,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公共服务。加强来穗人员和外国人服务管理,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向来穗人员覆盖。健全有序高效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深化村社集体资产产权交易、集体资产和财务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产品供给等制度改革,探索民主商议等村居自治新模式,把社会治理落实到基层,延伸到社会末梢。健全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体系,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力度,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