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旁视,心不旁用,好好负起历史使命”

04.08.2014  02:16

梁漱溟日记》 梁漱溟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年9月

  《梁漱溟日记》全本首次单行出版

  在发生“雅量之争”的那年,即1953年的最后一天,梁漱溟以这样的文字为当天的日记收尾:“你这一辈子作过什么好事?

  梁漱溟自早年起即有记日记的习惯,但因各种原因迭有散失,比如20岁前后倾心出世闭门研读佛典时期的《楞严精舍日记》,在抗战时期留存于北京故居,被人当废品卖掉了;“文革”抄家更是致使6年的日记全部丢失,4年日记严重残损。不过即便如此,劫后余生的日记仍有近80万字,始于1932年,终于1981年,前后跨越50年。2014年8月,这些日记经重新校勘,首次以全本单行的形式由世纪文景出版。

  梁漱溟的日记为个人备忘之用,详细记录了数十年的个人行止,因其原始、真实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1950年代初,著者暂居于颐和园,常与三五友人聚谈,爬山、划船次数之多连著者家人都极为惊讶;为撰写书稿,著者多次前往北京图书馆查阅资料,常于凌晨早起写稿,除夕、春节节日亦笔耕不辍;晚年为与衰老作斗争,“力行不搭车之决定”,外出多赖步行,每日坚持练太极拳;诸如此类生活细节,在日记中都有记录。梁漱溟被后人冠以“最后的儒家”“现代新儒家三圣之一”等桂冠,而他本人则说其前生是个和尚。在著者日记中常有茹素、抄写佛经、闭关习静的记载;“文革”抄家后著者被罚扫街,归后写下偈语“一声佛号观世音,声声唤醒自家心……”夫人陈树棻去世后,连续数日为之诵《地藏经》,日记的记载可证著者确有佛徒之一面。

  “独立思考,表里如一”不仅是梁漱溟的自我评判,也为后人所公认,其率真无伪、反躬自省之诚在日记中多有表露。梁漱溟多次公开表示负有“为往圣继绝学”的历史使命,在日记中也常见这样的自我期许:“我于当前中国建国问题及世界文化转变问题,自觉有其责任,更无第二人代得。”为此,著者不时勉励自己“不可免地有其艰难险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当目不旁视,心不旁用,好好负起历史使命而行。

  为便于读者了解日记的背景,编者特意撰写了提要与解说性质的文字若干,并附有同年国内或国际大事举例,刊于当年日记之前;编者修订及增补的600余条注释,及新编制的近2000条主要人名索引,使书稿的阅读更为便利。值得一提的是,全新单行的《梁漱溟日记》附有数十幅首次公开的梁漱溟私家照片,其中不乏著者早年各地讲演“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珍贵的历史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