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厕所不妨延续“梅州模式”

02.12.2015  10:56
本报报道,我市近日出台了《梅州市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2015-2017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从2015年到2017年,全市将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宣传教育等方式持续推动旅游厕所建设,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342座,其中新建206座,改(扩)建136座。

  ■ 辛 平

  本报报道,我市近日出台了《梅州市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2015-2017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从2015年到2017年,全市将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宣传教育等方式持续推动旅游厕所建设,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342座,其中新建206座,改(扩)建136座。

  旅游厕所建设不仅是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要求,直接关系着旅游产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关于建什么样的公厕,一直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议题。其中,既有脏乱差厕所为人所诟病,也不乏装修豪华的五星级厕所等“亮瞎”众人眼。对这一人人都需要,却又都敬而远之的公共设施,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管理,许多地方在不断探索。

  可喜的是,我市的“公厕革命梅州模式”,采取“公厕+店铺”、“公厕+饭店”、“公厕+办公楼”、“公厕+中转站”、“公厕+老人活动室”等模式,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合理布点,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四管齐下”,把饭店、商店、办公楼等与公厕巧妙地结合起来运营,走出了一条城市公厕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赞誉,获得2008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如今,我市新改建旅游公厕,完全可以延续这一先进模式,用足用好公厕“梅州模式”的实践经验,甚至进一步把它做成梅州旅游的一大亮点。

  不管怎样,在一来一往的舆论博弈中,对于旅游厕所,一个共同的认识正在形成:公厕既要满足普通游客的一般需求,还要充分考虑老年游客、妇女、儿童和残障人士等特殊游客的如厕需求;应坚持现代时尚、方便实用、节能节水、保护环境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厕所的运营问题、管理问题,探索长效的管理机制体制,让厕所建了有人管、有人愿管,而且管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