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慧 庄伟光:广东开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的构想

14.05.2015  18:23

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战略中,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资源的先天优势和国际影响力,使得旅游业可以脱颖而出,率先成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导产业,发挥旅游业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联合开发模式,是指在多个城市、地区和国家之间开通多条由邮轮以及其它陆地交通工具串联起的远洋、近海、沿海以及内陆景点的旅游路线,整合丰富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并通过拓展延伸、深度整合、发掘盘活,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周边或沿线的自然、人文景点联系起来,将城市、地区和国际旅游联系起来,游客可将沿海上丝绸之路的各种文化遗迹、民俗风情、乡村风光、自然风光、城市风光等一览而尽,大大拓展旅游的内涵、内容和空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应形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族风情、休闲娱乐相得益彰的体系。

广东应抓住这个重要的发展机遇,立足广东,充分发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的优势,制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品牌的分区落地方案,形成四个各具特色的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

西线旅游区方案。徐闻、阳江、合浦(现划归广西)等地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口,海南是船舶从广东出发向西前往印度洋和阿拉伯海的必经之地。长远观之,海上丝绸之路西线旅游区可以包括粤西地区(湛江、阳江、茂名)、广西、海南以及越南、泰国、缅甸、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甚至更远的阿拉伯海沿岸国家和非洲东海岸国家、欧洲地中海沿岸。短期而言,粤西地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西线旅游区的出发地,其旅游目标定位为世界著名的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

产业发展:高起点规划,多元化投资。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南海1号,又称“海上敦煌”)作为该旅游区的龙头,将海陵岛、放鸡岛、湛江五岛一湾、徐闻大汉三墩等粤西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作为主打产品,结合粤西地区的乡村旅游(如大澳渔村古村落)及旅游产业园区的建设,将湛江打造成为粤西地区的中心旅游城市。同时,拓展西行路线,加强广东与广西、海南以及越南、泰国甚至印度洋沿海国家之间的旅游合作,打造“古代海上丝路之旅”(沿途体验粤西、广西、海南以及东南亚、印度、阿拉伯、非洲等地区的风土人情)。

东线旅游区方案。按照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潮汕地区出发,向北通往福建和台湾、东亚、大西洋沿岸等地的线路,打造粤东地区(潮州、揭阳、汕头、汕尾、梅州)延伸至福建和台湾的海上丝绸之路东线旅游区。粤东地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东线旅游区的出发地,其旅游目标定位为世界级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旅游目的地。

产业发展:突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文化交流部分,深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内涵,主打潮汕文化游、客家风情游两大旅游品牌。汕头、潮州、揭阳是潮汕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可辅以滨海旅游、侨乡文化和民俗文化,将其打造成世界潮汕文化之都。梅州有“世界客都”之称,结合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提升其知名度。加强与台湾的旅游合作,从粤东出发,可打造“文化迁徙与交融之旅”,再现潮汕、客家人迁徙台湾构成当地原住民的历史过程。同时,从台湾出发到广东,打造“台胞寻亲之旅”。

粤港澳旅游区方案。香港、澳门是古代船舶从广州出发向南前往东南亚地区、大洋洲各国的必经之地。香港是世界大都会旅游中心之一,有东方之珠之称;澳门的旅游业以博彩业为基础,东方文化色彩和欧陆风情兼备;广东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又得内地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三地旅游合作已于多年前开始,目标定位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亚太旅游中心区。

产业发展:粤港澳旅游合作的重点是探索粤港、粤澳游艇出入境便利化措施,支持游艇行业开展进口游艇租赁业务,粤港澳三地邮轮旅游蓄势待发。三地应整合优势旅游元素,推出“一程多站”旅游线路,开发精品旅游项目,构建不同主题、特色、档次的多元旅游产品体系,旅游线路可涵盖主题公园之旅、高端滨海度假之旅、休闲购物之旅、温泉之旅以及近代历史文化之旅等。

东南亚旅游区方案。古代船舶从广东出发,向南通往越南、泰国、新加坡、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东帝汶等国家,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著名的一条线路。这一旅游区域充满异国情调、异域风景,目前已经开通有一些邮轮航线,如新马泰邮轮游等。广东与东南亚各国可利用“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打造面向国际游客的、更具东南亚文化内涵的旅游品牌。目标定位为世界知名旅游圈。

产业发展:以“古代海上丝路之旅”为主线,游客沿着中国自汉代以来所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航行,沿途有当年经贸交往的古老城镇,可体验多元文化,多样化的民族风情,加深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人民的相互认识和了解。打造“郑和下西洋之旅”,欣赏沿线海洋风光,了解航海知识,体验历史的沧桑巨变。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