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围而治”,一场暖心的正定改革

01.08.2017  17:27

  “古城新韵,自在正定”。一场悄然无声又波澜壮阔的改革,就在河北正定发生着:沿街机关事业单位拆除围墙、篱笆,打开院门,社会车辆自由免费停放沿街机关单位院内,同时,卫生间、开水间也提供给游客共享。正定县城所有停车场已经实现免费开放,马路牙子全部抹平,方便居民、游客路边停车。(7月28日新华社)

  把墙拆了、把门开了、把资源盘活了——河北正定的这场变革,已经远非前些年城市里“拆墙透绿”般小打小闹了。这份胆识和勇气,这种智慧与格局,引人瞩目,叫人激赏。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有句名言:砌一堵墙之前,我该问问清楚,圈在墙里边的和留在墙外边的都是些什么。机关事业单位及公共资源部门的围墙,与其说是一堵看得见的砖墙,倒不如说是一面让民众敬而远之的“心墙”,以拆墙的方式将“共享”理念运用于行政管理,倒不啻是个挺有创意的想法。

  事实胜于雄辩,数据自有逻辑。据统计,此番改革沿街单位涉及正定县常山路和恒山路两条主干道,正定县人民医院、财政局、地税局等20多家机关事业单位,对外开放车位3000多个;交警增加4800个车位;四个大型市场、超市开放3500个车位;常山路彩色便道、沿街单位增加1300个车位;七个大型停车场提供2500个车位,免费车位合计达到15100多个。这是看得见的免费车位数,看不见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对于公共治理现代化来说,恐怕才是最暖心的底色。

  改革一旦触及具体利益,既千头万绪又千难万难。拖着缓着,不是错过最佳窗口期,就是老大难成了所谓历史遗留问题。这场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仅是“全城停车位免费”这一项,成本怕是不菲,压力怕是不小。更不要说围墙拆了,保守而敏感的担心也会泛起:安保工作怎么做、风险隐患怎么除……即便在不少大城市,开放学校操场给周边居民锻炼都会遇到三推四阻的情况,更别提连机关事业单位的藩篱一起拆了。比如最近,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实施意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但具体到地方,不少人还是在担心,安全和经费会成为横亘在善政面前的两座现实的大山。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中国城镇化还在向前飞奔的路上,“城市病”已然成为地方部门的心头之患。“古城新韵,自在正定”的改革赢得国内舆论场一片点赞声,恐怕还有两个值得留意的背景:一是201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后,街区制成为热词。机关事业单位的围墙何去何从,成为一种示范效应的标杆;二是去年底,《“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出台,城市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八方来客,行动可能比标语更叫人信服。

  当然,门户大开的正定究竟是更危险还是更踏实了?这个问题恐怕要话分两头。一堵墙,终究也只是防君子而不防小人。如果民意通道是通达的、如果权力作为是谦抑的、如果法治环境是良性的,墙拆了、门开了,恐怕彼此更多了份信任。至于概率上的治安风险,享受拆墙便利的民众自当晓得“群防群治”的道理吧。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将改革进行到底”的路上,便民利民的,大刀阔斧一些;裨益公众的,破釜沉舟一些——如“自在正定”的改革一样,在供给侧做文章、在利益上动刀子,必能探索出一条春风满帆、行稳致远之路。(邓海建)

编辑: 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