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报警多折射群众“110依赖症”

12.01.2015  11:19

  [茶座]

  徐剑锋

  本报报道,1月10日是第29个“110宣传日”。记者了解到,去年我市110报警台总接警538369起,其中重复报警、无效报警和骚扰电话占了很大比例,有效警情只有10多万起。

  “有困难找110”、“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110”,这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口头禅。市区110去年接警达53万起,这体现的是老百姓对110的信任,也树立了110的品牌形象。但令人尴尬的是,在应接不暇的来电中,有八成多是“不靠谱”、“无聊”甚至“恶意”的无效电话。110频受“骚扰”,除了个别无知市民搞“恶作剧”外,很大程度上是过度放大了110的“无限责任”,将“有事找110”理解成“凡事打110”,患上了严重的“110依赖症”。

  虽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但110并非“万金油”,承担的应是处置“急、难、险、重”等重大警务。且不说“恶意”报警是违法行为,无效报警更会占用公共资源、耽误有效警情。倘若正好碰上紧急警情,是不是会延误警方的最佳战机呢?从这个角度来讲,随意拨打、恶意骚扰110,损害的是其他求助人的合法权益,弄不好还会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再说了,警力不是无限的,疲于无效警情的处理,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降低了服务效能,而且有些家庭矛盾、邻里纠纷,靠警方出面也是无法直接解决的,有时甚至会产生反作用,其隐藏的社会危害性不可小觑。

  由此看来,让110能起到最大作用,一方面要厘清并加大110警务职能和服务范围的宣传,不断提升老百姓正确有效报警水平;另一方面,对警情外的生活咨询、求助等难事琐事,应充分发挥相应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功效,打造类似于110的品牌服务热线,将拥堵在110线路中的众多矛盾拆解开,从而实现公共资源的最大化合理配置。当然,警方还应给110装个“防骚扰”装置——把恶意骚扰电话列入拒接“黑名单”。这样一来,既畅通了接警线路,也可让骚扰者“无机可乘”,110才能为社会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