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马无障碍跑团:一根绳子牵动着的光明

21.12.2019  00:43

各位准备一套干衣来防身,单纯一套衣服对身体抵抗力不足的要备好保温衣物,防止季节性感冒风寒。

12月6日晚上11点,在一个名为“东莞无障碍跑友群”中,陪跑员和志愿者们还在为几小时后的每周集训做着准备。

7日早晨6点半,天刚蒙蒙亮,跑者们已经陆续到达旗峰公园门口,在陪跑员接他们进去后,围绕着公园的大圈(8km左右)和小圈(4km左右)跑完自己的目标。这是他们今年第45期例跑。

太阳升起来后,群里就开始不断有跑者将他们的成绩发出来:10.25km,用时01:01、10.06km,用时00.58……

(全文2324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无障碍跑团:一座“看得见”的桥梁

根据东莞盲人协会的数据显示,12月22日举行的莞马,将是东莞视障跑者参与度最高的一次。东莞市盲人协会主席何月贤表示,东莞的视障人士中,此前还没有业余跑者参与过全程马拉松。今年莞马,视障人士报名达20人左右。

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看上去不算多的人数,背后有着一个正壮大的集体——东莞无障碍跑团。

4年前,东莞无障碍跑团团长林佳眉还是广州一个视障跑团的陪跑员。“ 在广州接触到很多盲人跑团,但东莞没有 。”带着一些憧憬,17年林佳眉从广州回到东莞工作后,便着手创立东莞的无障碍跑团。

这个想法还没开始便遇到了困难。2018年初,林佳眉开始宣传无障碍跑团信息。她在一个微信群里宣传了大半年,才有一个人愿意参与。“ 其实只要有一两个人出来跑,他们就会纷纷加入 ,他们缺的是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视障人士和视力正常者互相交流、消除彼此戒心的桥梁。

现在这座“桥梁”有一个微信群,群里一百多人中,除了几十名视障跑者,剩下的便是陪跑员和志愿者。他们有的是经朋友介绍而来,有的则纯粹是在旗峰公园晨跑时,看到这些迎着朝阳、牵着跑绳的视障跑者后,现场了解加群,而后坚持每周陪跑。

视障跑者:看不见的世界依旧能跑步

很多视障人士平日里并不多出门,他们当中很多人都从事盲人按摩工作。采访这天,记者来到位于南城火炼树社区附近的一家盲人按摩店,联系好的采访对象凤姐和罗师傅夫妇,就在该店做按摩技师。

进店后,先是听到一阵阵欢笑声,迎面而来一群相互搀扶的人。林佳眉介绍,这是跑团里几位成员:凤姐、罗师傅夫妇、90后的阿东、老五、野百合、强哥。

他们每天来店里上班,中间排到自己则上钟,没排到的时候,他们会待在5楼的员工宿舍里,与同事拉家常,洗衣做饭。 他们的生活,看上去和正常人并无不同。

凤姐今年44岁,是一位已在东莞工作生活19年的贵州人。凤姐说,自己2000年来到东莞,就在南城怡丰路这里做起了盲人按摩,一做便是19年。

凤姐笑着说,“这个活动我觉得很好,要是没有这些陪跑员,我一般连门都不会出,更别说跑马拉松了。”凤姐告诉记者,她16岁那年因视网膜脱落导致失明,白天黑夜她分不清楚,眼睛没有光感。

因为视力障碍,凤姐也曾经历过苦痛,每逢自己想做什么却看不到,做不了,而身旁又无人时,就羡慕那些看得见的人。

后来凤姐认识了店里的员工,自己赚钱养活自己,平日里同事们也会主动带她上街,“尽管看不到别人的脸,但能感觉到善良。”也因此,每逢家人说要来照顾凤姐时,她都会说: 你们不用来啦,我自己能搞定。

在结识了东莞残障跑团后,凤姐开始喜欢上了跑步。但一开始进入残障跑团,还是经历了一番周折。

20年没运动了,第一回跑步4.7km我连跑带走了50分钟才完成。”这个成绩对于准备参加今年迷你马拉松的凤姐而言,无疑打击了她的自信心。

第二次去旗峰公园,是陪跑员小鱼陪同去的。“小鱼在微信上问我,身体如何,要不要接待啊之类,我就感觉到,原来他们这么热情。”这之后,凤姐周一周二会跟同事出门跑跑步,周四周五则不出门保留体力,等待周六的跑团集训。

罗师傅夫妇的采访是在他们员工宿舍进行的,这对来自重庆的夫妇今年5月后加入残障跑团。采访途中,房间内其他同事偶尔出门,由于视力障碍,他们总是跌跌撞撞才能找到门把手,而罗师傅每次都会站起来扶他们一下。

罗师傅说,“我是先天视力障碍,但我能看到一点,走路没问题,平常我老婆出门,也都是我带着。”罗师傅妻子周姐,在3岁时因为发高烧而导致失明, 夫妻二人没有正常人的光感,却都喜欢跑步。

周姐低着头说,自己眼睛看不见,第一次去跑步,完全是听陪跑员的脚步和声音,借助牵引绳跑下来的。现在的周姐,也可以一次性跑5km左右,而罗师傅则可以一次性跑完10km。今年他们夫妇都中签了东莞迷你马拉松,他们期待周日的比赛,希望能顺利跑下来。

心理无障碍:以同理心而非同情心去看待视障人士

跑步时,陪跑员和视障跑者通过手中的绳子进行沟通,一般情况下,陪跑员在左侧,视障跑者在右侧。左转时,陪跑员会拉一下手中的绳子,并配合语言引导他们,右转则是通过手臂和肩膀来提醒。

而这些陪跑员,大多数是不固定陪跑的。 在林佳眉看来,这样的方式更有意义。“其实你今天不做采访,你一般不会在街头巷尾看到他们,因为他们很少出门,他们和视力健全人之间,似乎存在着隔阂。

群里之前有一些成员,会时不时在群里发言:“小孩子都觉得我们是怪物,我怎么能出去跑步?”但她还是坚持,在她和跑团其他志愿者心中,从不会把视障人士当做不同人看待,而是比他们还热爱生活的健康人。这种理念感染了其他跑者,他们开始纷纷劝解那位发言的跑友。

消除健全人对视障人士的隔阂同样需要时间。志愿者蔡东洋说,“我们给陪跑员做培训时,第一关便是让陪跑员带上眼罩,感受视障跑者的世界,协调步频、步速、摆臂,找到跑者的节奏感。

17日集训时,记者跟凤姐跑了不到5分钟便难以跟上,她们的速度渐渐变快,不一会就离我们而去。

林佳眉说,每周集训,很多晨跑的人也说,视障跑者速度比他们都快。“就是想传达一种理念: 视障者和视力健全者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完全可以同场竞技,甚至比正常人跑得更快。 ”这就是心理上的无障碍,也是无障碍的最终目的。

为保护隐私,本文所涉及的视障人员姓名均为化名。

文/图/视频:郑康喜 黄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