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既要巡视“回马枪”也要制度“撒手锏”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出席2014年中央第二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并讲话。按照中央部署,今年第二轮巡视将再巡视10个省份,专项巡视3个单位。王岐山在动员会上的讲话中透露,巡视过后,哪里问题集中就巡视哪里,谁问题突出就巡视谁,巡视过后再杀个回马枪,给党员干部以警示。这样对于党员干部起到足够的警示作用,对于此前“侥幸”逃脱巡视的违法违纪干部也更具威慑力。
事实证明,为了约束和监督公共权力,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使权力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服务,中央巡视组通过明察暗访,了解各地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的情况,不仅发现了一些权力腐败问题和线索,而且首次及时公布了被巡视部门的“问题清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震慑作用。然而,由于反腐败工作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为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他们在中央巡视组巡视期间“按兵不动”,等到中央巡视组离开后又继续我行我素,腐败已久,对此,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反映十分强烈。
腐败与反腐败之间的斗争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在二者之间,也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博弈关系,只有反腐者策略对头、措施得当,才能使腐败者的势力得到应有重创,最终取得较好的反腐效果。王岐山同志强调巡视工作要杀个回马枪,就属一种行之有效的复返策略,其不仅有助于打造出强劲的反腐机制,堵塞住反腐的漏洞,而且能从更大程度上断掉腐败分子复活的路径和逃匿的后路。为此,笔者和其他群众一样,对巡视工作杀“回马枪”报以热切期待,期待在杀“回马枪”的过程中,能够再次揪出一些不收手、不收敛的腐败分子,以从更大程度上赢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
但是,反腐败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巡视“回马枪”和巡视工作一样,同属于权力反腐的范畴,权力反腐最大的弊端,就是其威慑作用是有限并递减的。就像封建时代钦差大臣那种频繁地巡视,就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情况。每用一次,效应就会递减一分。我们的巡视制度将来也会遇到同样情况。随着巡视效果达到一定高峰,如果不通过改革制度去物化固化其成果,那么巡视的频率再高,人再多,最后解决问题可能仍不尽如人意。
所谓“功夫在诗外”,中央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提出的“注重预防”和“预防为主”的思路,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在单一的反字外下功夫,就是要求我们必须走科学防治腐败之路,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机制、制度改革,以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体制。以权力反腐所形成的高压态势来遏制腐败,可以对权力的腐蚀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进行有限的抵御,为反腐败的治本争取时间。而对大范围、长时期的群体而言反腐倡廉必须依靠制度。所以,目前紧锣密鼓的治标举动就是要为治本赢得时间,达到“标本兼治”。而最终的反腐败体系,是既需要巡视的“回马枪”,也需要制度的“撒手锏”,只有祭出制度的“撒手锏”,以制度来监督权力,对权力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衡,通过分权治理、依法治权、民主监督,进一步完善权力监督和体制机制建设,才能真正形成“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大气候。(宛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