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托开了没人来 社区养老亏本经营?
松洲街养老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在照料老人进餐。 记者邵权达 摄
全市80家养老日托来者寥寥 收费标准面临尴尬
文/记者谭秋明
78岁的骆婆婆,患有冠心病和较严重的风湿病,日常自理有点艰难,子女工作忙,她一天只吃一顿饭,大小二便尽量忍着,等到子女下班再解决。
骆婆婆生活的社区去年已经办起了养老日托,但与她情况相若的老人,多数都没去上日托,“还是在自己家中舒服自由。”
目前广州已建成并投入使用80多家社区养老日托,然而,多数日托开办以后遭遇“拍乌蝇”,个别日托人数渐多之后,又遇上亏本经营的难题。
康疗器材受冷落 老人宅居不愿来
记者走访了解到,近两年开放的社区养老日托,有一部分只招收到寥寥几个老人,不仅离原定目标看护照料20~30名社区失能、半失能老人相去甚远,个别还因此改变了开办目标。
“我们很欢迎老人来,但是社区管辖范围大,满足得了附近的老人,满足不了住得稍远的老人。”洪桥街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姜洪伟表示,由于中心还未配备接送车辆,日托老人要由子女送来,个别老人符合日托条件,但是住得离中心较远,因而不能前来享受康疗服务。
而松洲街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愿意到长者日托的老人也不多,只有三四个。即使是享受政府免费养老服务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也很少主动要求上日托。
“这首先是个观念问题。这是一个新生服务项目,还未全面铺开,市民接触和了解的都不多。”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坦承,除了老人接受度不高外,养老日托的服务营运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收费贵了怕不来 便宜怕不能保本
“不收费,还是没有人来,我们确实很苦恼。”姜洪伟称,为了吸引更多的老人来享用日托服务,他们还花大价钱请来了专业的理疗师,这位理疗师每月的工资是4000多元。
“短时间可以,长时间真的能撑得住吗?”这是前来体验康疗服务的老人们最常提出的问题。多数承办了养老服务中心的社会机构却不一定能像洪桥街那样获得“大水喉”支持。“我们还是走低成本路线,但是我们是全盘运营,资源共享,所以,没有出现亏本问题。”松洲街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由于已经将社区内的养老资源进行了有机整合,居家养老、养老日托、长者饭堂、机构养老的资源可以共享,无形中节约了成本。
而记者了解到,绝大多数养老日托处在贵了怕老人不来,便宜了又怕不保本的尴尬中。多数养老日托收费每日15元或者每月200元的日托收费,往往还包含了午餐费,很多都叹“撑不住”。
市民政局:鼓励分层经营合理收费
“我们一直鼓励日托多开拓服务项目,开展分层经营,合理收取费用。政府‘兜底’的特殊困难人群要保质保量提供服务,其余可以结合地区特色、社区长者需求,开展收费合宜的个性化服务。”广州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从2011年至今,市财政已为日间托老机构投入2600余万元的建设资助。此外,从2014年起,市民政局将开展对全市日间托老机构的日常巡查和年度评估工作,将给予每个评估合格的日间托老机构不低于12万元的运营资助。同时,支持和鼓励各区通过引导社会资源和力量,为辖内日间托老机构提供运营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