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从太空到田间的“华农式”学科群布局

03.06.2015  13:10

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5-06/03/content_7434877.htm   时间:2015-6-3 来源:南方日报A05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陈晓阳接受南方日报专访,谈力推农业现代化
从太空到田间的“华农式”学科群布局

      你知道华农,但未必真正了解华农;你不曾意料到这所百年老校正悄然影响着你的生活:阳春三月,可能你会携家眷去华农赏花;在菜市场,可你买的蔬菜禽肉可能正是华农和企业共同开发的;禽流感来袭时,华农人冲在最前沿,寻求疾病防控办法……
      9年前,陈晓阳南下广州履新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当年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他充满信心地说,农业大学发展空间很大;9年后,当被问及对入选此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是否有底气时,他的回答依然自信满满。
      现在的华农,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而学校在学科实力、科研实力、服务社会的能力上也是飞跃式发展。
      陈晓阳说,每一所高校都应积极回应省委、省政府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三方面作出贡献。华农将以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契机,推动五大学科群建设,全力以赴为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好一件事——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陈晓阳

      【掌门人访谈】
      年增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南方日报:对于建设高水平大学,华农有底气么?
      陈晓阳:当然有底气。多年来,学校综合排名均在全国前100名内,一般排在第70多名。最新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广东共有3所大学入选全球顶尖学科前400名,而华农的农业与林业学科位列101名至150名,这个水平是非常了不起的。
      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华农的兽医学、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9个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10名。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2009年以来,我们的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平均每年1个的速度增加,现有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兽共患病防控制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畜禽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和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因为有这些“家底”,我认为华农已经具备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基础和条件,自然有底气。
     

      南方日报:这些学科优势可以为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怎样的贡献?
      陈晓阳: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问题,农业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中的薄弱环节,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华农是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以热带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为特色的高校。在创新驱动方面,我们能够做好一件事——推动广东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创新农业科技、提升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撑。
     

      南方日报:具体如何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撑?
      陈晓阳:华农将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五大学科群,建立跨学科、跨学院的高水平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力争取得原始性创新和重大突破。
      第一个学科群是种业,集合了生物学、遗传学、农学、作物学、林学等学科。2011年,国务院明确种业是国家战略性的核心产业,但目前国内使用的作物种子多来自国外。一直致力于研发植物品种创制与优质丰产技术的华农已经选育了20多个水稻新品种,希望接下来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出更多力量。
      第二个学科群是畜牧业。我们希望通过集合动物学、兽医学两个学科的力量,实现畜禽健康养殖,防控人兽共患病,让人们吃得放心。在非典、禽流感时期,华农在疾病防控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为政府提供了很好的意见。
      第三个学科群是食品安全。现在很多人吃得不放心,而土壤学、植物保护、环境工程、食品科学等学科的结合,能为从农田到餐桌的链条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第四个学科群是经济管理,研究农业增长方式与转型发展,并通过组织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与法学学院等人文学科专业,研究农村政策,为政府提供建议。
      第五个学科群是农业技术装备。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偏低,我们将围绕这一课题,集合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等学科的力量,致力于现代农机装备与技术的产学研用研究。
      这五个学科群都建设好了,不但华农的优势更突出、特色更鲜明,对广东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也将发挥很大的作用。


      捆绑”是华农与温氏产学研合作成功密码
      南方日报:华农这些年已经深度介入广东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在产学研方面与温氏食品集团、大华农动物保健公司等企业合作,相当成功。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华农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陈晓阳:2006年和温氏合作之初,温氏销售总产值不到80亿元,今年销售总额可望达到420亿元。我们总结了华农和温氏合作成功的原因,就是“捆绑”。
      首先是利益捆绑。华农持有温氏6.6%的股份,这带给学校的利益相当可观,有两年获得的分红都是1亿元。去年,虽然受禽流感影响,华农获得的分红也有数千万元。
      第二是责任捆绑。华农的老师在温氏集团出任副总裁,在其他公司,我们的老师出任总经理或副总经理,老师们不敢懈怠。
      第三就是声誉捆绑。温氏集团是农业龙头企业,华农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和温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合作中获得的各项科技奖励有温氏的名字,也有华农的名字。
      第四是科研捆绑。华农和温氏一起开展研究,像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是双方一同申报的。成立研究中心后,院长和多数研究人员都由华农动物学及其他学科的老师担任,这避免了签完合作协议就没事做的情况。
      第五是人才捆绑。我们鼓励教授下企业任管理者,同时,我们也欢迎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来华农任教授、博导,不是一般的兼职,而是体制内承认的聘任。例如大华农的董事长陈瑞爱是我校教授,她去年还在学校完成了150多个课时的教学任务。
     

      南方日报:这种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需要突破哪些体制上的束缚?
      陈晓阳:高校传统的体制是有创新突破的。我们强调科技要与经济紧密对接,要建立“研究思路从产业中来、研究任务紧盯产业需求”的科技项目立项机制、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切实提高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收益分配,建立科研人员、团队、学院、学校四级联动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
     

      南方日报:华农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陈晓阳:华农在引进人才方面采取了“盯住两头”的方法。华农一边盯住国内外学术取得先进研究成果的高水平学者。2011年,华农引进了新加坡分子细胞研究所教授张炼辉,他是微生物群体感应研究领域的奠基者之一,曾获得新加坡国家科学奖。现在,张炼辉是我国“千人计划”入选者、“973”首席科学家,华农将任命他为团队负责人,并再争取一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开展群体微生物学研究。华农还引进了美国农业部高级农业工程师兰玉彬,从事农业航空,开展精确农药喷洒、遥感技术、新型传感器和仪器的开发和利用研究。
      华农另一边则盯住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以刚获得第十八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的陈瑞爱为例,她的第一身份是华农兽医学院教授,然后才是大华农的董事长。她也是华农编制内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接下来,学校会以更大的决心和超常规的方式,大力引进和培养国家级大学者和富有潜力的中青年学者,使之形成若干学科人才高峰。


      【牛校淘宝】
      人兽共患病防治
      两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核心工作间。

      据华农兽医学院贾伟新博士介绍,2003年,我国出现非典型肺炎疫情,广东省成立非典型肺炎科技攻关领导小组,时任实验室主任辛朝安教授成为专家委员会13名成员之一。人兽共患病防控制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成为非典溯源工作的主战场。
      在辛朝安、华农副校长廖明等专家的努力下,课题组从果子狸等数种野生动物体内检测到SARS冠状病毒基因,使我国SARS病毒起源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
      2013年,在我国华东地区率先出现H7N9流感疫情,廖明被任命为广东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原学专家组组长。实验室收集了大量一线数据,掌握了病毒的特点及传播规律。
      贾伟新说,实验室近年来获得奖励近20余项,其中“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应用”和“重要动物病毒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分别获得2005年度和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介绍,仅是“重要动物病毒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便明确了8种动物病毒病在我国的流行特征,建立了15种检测方法,研制了15种疫苗。项目成果在动物疫病控制系统、养殖基地等推广应用,2003年以来减少经济损失305.59亿元。
      目前,实验室自主研发的“禽流感灭活疫苗”“新城疫灭活疫苗”“禽喘灵”等十几项科研成果已成功实现技术转让,创造的经济利益以百亿元计。
        植物航天育种
      累计推广面积4000万亩

华农有六大国家级科研平台。图为陈志强教授(右二)带队的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世纪80年代末,广东乃至南方稻区在水稻育种品质改良滞后,单产和总产徘徊不前。华农副校长、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多年的陈志强教授利用我国返回式卫星、高空气球和飞船搭载水稻种子材料进行研究,被业界誉为“广东航天育种第一人”。
      据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王慧教授介绍,作为广东省属高校第一家国家工程中心,该中心先后主持了国家及省部级课题70多项,包括华农主持开展的第一个国家863计划项目——植物空间诱变与细胞工程育种,共选育水稻新品种21个,其中“培杂泰丰”和“华航31号”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水稻品种;23次通过各级品种审定,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3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
      据了解,该中心选育的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4000多万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近30亿元,先后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4项。

        艺术专业成果
      学生作品入选戛纳电影节

 

    华农设计的亚运会官方制服。

      登录华农艺术学院官网,“学院新闻”一栏的获奖消息列了一长串。
      2010年5月,广州亚运会官方制服发布,华农艺术学院亚运会官方制服设计团队提交的“墨舞挥彩”方案被确定为第十六届亚运会官方制服,同时华农获颁第十六届亚运会官方制服最佳设计奖。来自农业大学的设计团队打败了北京奥运会官方制服设计团队,获得最终胜利。
      华农这所全国重点农业大学,有时尚的一面。
      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艺术学院院长金惠是团队负责人,她说,团队历时近1年半设计了100多个方案,这种精神正如校门口铜牛雕像上的刻语“力耕不息”。除此之外,华农艺术学院获得的荣誉同样“星光闪闪”: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林进亮获第18届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称号;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庄佳龙的微电影作品《玛丽的自然卷世界》入选2013戛纳电影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陈莅的剧情短片作品《切,还是不切》入选2014戛纳电影节短片角单元。

           

      华农学生在第39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总决赛中排名全球第26名。

      华农紫荆科技文化节每年都吸引大批市民前来赏花。

      【竞展台】
      学校综合排名均在全国前100位,一般在70名左右;有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农业机械化工程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兽医学、作物学、农业工程、园艺学、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畜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草学9个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10名;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世界同类学科领域排名前1%。
      中科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千人计划”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南粤百杰”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1个、其他省部级科研团队12个。
      “十二五”以来,华农共承担科研项目4826项,到位科技经费14.49亿元;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735件;审定植物新品种104个;登记软件著作权97件;发表SCI、EI、ISTP收录论文4531篇;推广农作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300多项,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版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梁文悦 实习生 张义明 韦娟明 通讯员 方玮
本版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
图表:张冠军
总策划:莫高义 罗伟其 张东明 王更辉
总指挥:王垂林 王斌伟 胡键 郎国华
总统筹:王创 梅志清 姚侃 张纯青
谭仕龙 赖红英
执行统筹:张贻发 陈枫 张迪

 

(责任编辑:方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