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我省成品油价迎来“十二连跌”

13.01.2015  17:16

  南方日报讯  (记者/牛思远)12日晚,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我省12日24时起下调成品油价格。此次调整后,我省汽、柴油最高销售价格每升降低0.14—0.20元。        国内成品油价今年“首跌

        根据国家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结合近一段时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自2015年1月12日24时起降低国内成品油价格,即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80元和230元。这是国内成品油价的“十二连跌”,也是2015年的“首跌”。

        我省根据国家规定,公布了调整后的汽、柴油最高销售价格。这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后,国Ⅴ标准92号汽油从6.23元/升降低到6.09元/升,每升降低0.14元;国Ⅴ标准95号汽油从6.75元/升降低到6.60元/升,每升降低0.15元;国Ⅳ标准0号柴油从5.74元/升降低到5.54元/升,每升降低0.20元。

        国内多地进入“5元时代

        国内成品油价迎来“十二连跌”,成品油消费税也在1个多月时间内,连续3次上调。

        根据1月1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关于继续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通知》规定,自1月13日零时起,汽、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分别提高0.12元和0.10元,折合每吨影响汽、柴油价格分别少降215元和150元。

        这是继2014年11月29日、12月13日之后,1个多月来我国第3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此次调整赶上油价下调的“十二跌”窗口,调整额度不及油价下降空间,最终与第二次调整一样,实现了提税与降价同步,国内有约20个地区汽柴油价格进入了“5元时代”。

        纵深

        成品油消费税为何三连调

        成品油消费税1个多月时间内连续三次上调,其背后的政策信号引起人们关注。细数最近的三次调整,一个共同特征都是利用了国内油价下调的“窗口期”,也就是说油价的下跌为成品油消费税调整提供了窗口。

        国内能源撑不起敞开口消费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说,目前国内能源资源依旧处于短缺,不足以支撑“敞开口”的能源消费。

        环顾全球,本轮国际油价下跌已20多周,且无反弹迹象。业内人士分析,受我国原油进口渠道狭窄、原油进口受制于人以及远洋运输能力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油价暴跌并没有改变我国长期石化能源需求旺盛与可持续供应不足的矛盾。此外,要实现永久的“APEC蓝”,也需要通过引导成品油消费,抑制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

        油价过低不利于新能源产业

        有关机构研究显示,原油价格在每桶80美元以上时,正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很快的阶段。刘尚希认为,油价不断下降,给新能源产业带来的一个冲击就是陷入“推广难”。研究发现,作为替代能源的燃料乙醇生产成本每吨普遍在7800元,国际原油价格在60美元时,燃料乙醇的生产成本已经远高于汽油的出厂价格,市场推广面临困难。同样,油价下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销售也会举步维艰。此外,油价不断下降,也加大国家补贴新能源产业的压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青认为,上调成品油消费税,增加的税收有助于缓解国家财政的支出压力。从两部门通知看,新增收入重点用于支持治理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促进节约能源和鼓励新能源发展,对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考虑百姓负担兼顾生产消费

        回顾三次成品油消费税调整,除首次调整恰逢油价“九连跌”,最终该下降幅度与提税相互冲抵,油价保持不变外,其余两次调整都努力实现了油价的同步下降,兼顾生产和消费。

        此外,三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汽油和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均保持一定的差距。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表示,这主要考虑柴油是重要的工、农业生产资料,目前工业增速明显回落,且春耕在即,保持柴油相对较低的单位税额,对促进工农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