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1日广州日报:理论周刊 | 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何去何从

13.05.2020  10:55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因防控疫情需要,教育部决定在非常时期开展“停课不停学”活动,通过在线教育的方式组织全国大中小学居家学习。疫情之下,在线教育按下“快进键”。

▌在线教育特殊时刻担大任

由于具有开放共享的功能,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在线教育在疫情防控的危机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期间,教育部面向全国1000多所高校组织了37家实力好、技术强的在线课程平台和技术平台,免费开放了4.1万门慕课和虚拟仿真实验等在线课程。面向中小学,教育部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项目获奖课程资源为基础,开设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还纷纷通过空中课堂、直播课堂等形式,为中小学生居家学习提供免费托底的教育服务保障。

作为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师生完全物理分离、全体师生都上线教学的在线教育活动,我国在线教育在疫情“极限生存”的背景下,仓促应战,迭代改进,历经种种困难,最终经受住了疫情防控大考,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大众和国际教育界的广泛认可,更成为全球许多国家在疫情期间的参考教育方案。

▌在线教育朝混合形态发展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国各省份陆续公布返校复学的时间,多省市陆续宣布加入复学返校“群聊”。学校和师生也要准备做好在线教育复学后的“断舍离”。

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还不明朗,应对疫情输入或局部反弹的风险,成为我国疫情防控战线的关键点。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一方面要做好准备,稳妥地实现在线教学向复学后的课堂教学顺利转换;另一方面,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线教育仍然有长期存在的必要价值。从疫情下突然登上“C位”到复学后退居补位,在线教学不能也不应全丢。

疫情期间,居家学习、在线教学倒逼广大教师提升在线技能,使在线教研得到快速普及。具有优势互补的线上线下相融合(Online-Merge-Offline)的混合式教学,可能成为未来教学的常态趋势。

▌找盲点、补短板,用好在线教育

“互联网+”具有改变教育服务供给,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价值。通过融合新兴的智能技术,在线教育可以起到教育资源连通器、教育规模倍增器、师生发展加速器、精准助学放大镜的重要作用。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从来就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教育初心和使命。疫情下的在线教育,既提供了宝贵的战时实践经验,也凸显出我国教育资源供给存在的难点和盲点,特别是区域、城乡、校际的教育师资和教学资源失衡现象。

因此,发展在线教育要直视问题、补齐短板。例如,要强化在线教育的宏观治理能力,处理协调好体制内外在线教育体系的关系;要补齐在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协同好在线教育中的家校关系;要建设更加丰富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扩大互联网条件下师资智力资源的有效流转;要提升师生在线教与学的信息素养,为互联网生存做好能力储备;要制定在线教育的精准应急方案,做到有备无患;要布局人才储备的学科顶层设计,培育建设好面向在线教育和智能教育的专业人才队伍,等等。

总而言之,我们要充分释放在线教育的潜力,不但发挥它“公平托底”的基础性功用,更要在优化迭代中实现“提质促优”的高阶性价值,从而真正为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赋能。

(作者胡小勇,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张冬梅

报道链接: 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detail/1260311?site4&columnID=322

作者/通讯员:胡小勇 | 来源: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