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经济与生态互促共赢的高明求索

25.05.2016  11:28

5月20日,高明区召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以下简称“创森”)推进会,正式印发实施《佛山市高明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两年攻坚行动计划(2016—2017年)》(以下简称《创森行动计划》),提出建设完善森林生态体系、产业体系、文化体系和支撑体系,确保在2017年6月前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的验收要求。

这是高明今年以来第二次启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国字号榜单的创建工作。今年2月,高明正式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将争取2018年前将各镇街建成生态文明示范镇,2019年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

对高明来说,两个“国字号”榜单的创建既是在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更是彰显高明区域发展优势的迫切需求。一方面,可通过创建工作进一步巩固并扩大高明生态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能有效满足群众对生态环境,对绿色宜居的要求,更好地提升群众对高明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而放在高明九入全国百强县区,并长期居于前50名的语境下,高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探索和实践,有望为全国县域经济单元实现“绿色崛起”提供参考样本。

1.坚守与担当 为“绿色佛山”勇挑重担

对照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5大项40个小项指标,高明已有31项指标达标或超过要求,达标率达78%。”5月20日召开的高明区“创森”推进会公布了阶段性的“创森”成果。截至2015年底,高明区森林覆盖率达51.24%,市域森林覆盖率达63.96%,是佛山唯一一个市域森林覆盖率达35%以上的区。同时,高明的人均绿地率达19.57平方米,远超“创森”14.5平方米/人的标准。

不过,在31项达标指标之外,高明尚有9项指标需要建设完善。在这9项指标中,未达标3项,待建3项,正在实施2项,待查1项。当中,高明尚未达标的3项指标分别是:目前村屯林木绿化率为28.49%,评价指标要求“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覆盖率达30%”;目前乡土树种比例为75%,评价指标要求“乡土树种数量占城市绿化树种使用数量的80%以上”;目前水岸林木绿化率为78.51%,评价指标要求“达80%”。

别小看这些细微差距,仍然需要各相关单位全力以赴。”高明区政务委员李杰铿认为,高明在补齐自身“创森”短板的同时,也有决心、有能力为全市“创森”贡献更多正能量。

佛山近70%的林业用地在高明,这是高明争当佛山“创森”排头兵的底气所在。自2013年佛山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创森”以来,高明也相继启动了“三年促变、绿地高明”、新一轮绿化大行动、“绿城飞花”等林业绿化建设专项行动,过去3年每年均足额乃至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碳汇重点生态工程、新增森林公园面积、新增省级生态公益林等任务。

生态是高明在珠三角地区的一个比较优势,通过创森可以进一步巩固并扩大这一优势。”高明区区长黄棋泰认为。

除了攻坚“创森”,助力佛山建设“岭南绿城”,高明也在更大范围内为佛山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提供支撑。今年2月,高明正式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将争取2018年前将各镇街建成生态文明示范镇,2019年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

对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的指标要求,高明资源节约利用、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系统保护等大项指标基本符合要求。”高明区环保局负责人表示,这表明高明开展创建工作有着坚实基础。

大气环境是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指标,高明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近年在佛山排名持续领先,也为创建工作增强了信心。当中在2015年,高明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及PM2.5全年平均浓度值等方面,均在佛山五区中排名第一。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走在佛山五区前列的背后,高明早在2008年便对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制造业掀起整治高潮。以2008年为淘汰落后产能为标志,环保在高明确立独一无二的地位。

高明具备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所必需的三大条件。”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认为,一是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否则要支付的成本会过高;二是有较好的经济基础,相对于粤西北等其他地方来说,高明作为全国百强县区,经济发展势头较好;最后要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思想认识基础,这一点从目前关于高明的各种论调来看也是符合的。

2.难点与痛点 保护好高明人的母亲河

再过不到3个星期,2016年高明龙舟公开赛将在高明母亲河——沧江河举行。这一亲水举动,将使得沧江河水质被置于放大镜之下审视,已实施6年之久的“再造沧江”治水成效同样也将受到群众审视。

沧江河从高明西部老香山发源,自西至东横贯高明全境后注入西江,总长82.4公里,流域面积涵盖91.5%的高明土地。历史上,沧江河水质长期保持Ⅱ类水质,展现“百里沧江、百里画廊”风貌。但以2000年为分界点,沧江河水质在2000年以后急转直下,下降到Ⅳ类甚至部分劣Ⅴ类,意味着部分河段成为“无用水”。2000年同时也是高明从农业向工业转轨的重要时间节点,这一年,高明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名列第45位。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沧江河黑臭作为当地最突出的环保症结,其综合治理于2010年正式启动。记者采访了解到,高明6年来围绕沧江河所进行的综合治理,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治理成效则呈现螺旋式上升。

第一个阶段从2010年到2013年。这一治理周期所提出的目标是:用3年时间,即到2013年底,使沧江河明城上游水质常年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使城区河段黑臭现象得到消除。但这一目标并未完全实现。在2014年2月下旬召开的高明区“两会”上,高明区政协委员直指,“‘再造沧江’工程总体效果不佳,水清不臭的首要目标未能确保,高品位的沧江水生态环境更是未能实现”。

于是在2013年底,高明区政府对“再造沧江”工程进行了再研究、再规划、再落实,并于2014年出台了“再造沧江”的改良方案,提出控污、治污、去污“三位一体”治水新思路,寻求在第一阶段治理成效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沧江河水质,消除城区河段黑臭现象,逐步恢复城区河段水环境生态功能。

同样是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佛山推出“一河一策”整治方案,从全市层面将辖区内的重点河涌纳入整治。到目前,高明共有11条河涌纳入市级考核。其中,三洲大涌、杨梅河、更楼河及沧江河明城峰江陂至新圩交界段4条河涌,已于2015年底完成整治,达到V类水的考核标准;高明河、秀丽河、南岸围主渠、下泰和主渠、富湾运河、独岗主涌、电排主涌7条河涌,则作为第二批纳入考核的河涌,要求在2016年底前达到V类水要求。

高明区国土城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11条河涌有的是沧江河的干流,有的是重要支流,把11条河涌整治好了,沧江河水质改善就有了最坚实的保障。这也意味着,围绕沧江河治理,上级要求和群众呼声形成了共振。

在多方合力的治水努力之下,不少人感受到了沧江河水质的改善。“2015年以来沧江河的水质改善比较明显,不仅鱼的品种变多了,钓上来的鱼我们也敢吃。”在附近工厂上班的陈伯均,时常到沧江河三洲桥下钓鱼,已经有5年钓鱼经验的他,见证着沧江河水的变化。“2014年以前的沧江河水发黑发臭,有时排污口还飘来大量的泡沫,河里面的鱼很少,就算钓上来也基本不敢吃。

对沧江河水质改善有着深刻体会的,还有以河为生的渔民们。5月24日,沧江河三洲旧桥段停泊了12艘渔船,均建起网箱做着鱼苗生意。“现在可以直接用沧江河水养鱼苗,附近很多鱼塘的鱼苗,都是由我们这供应的。”一位严姓船主说,以前不敢用沧江河水直接养鱼苗,“现在好很多了,草青水清,流动的河水养出来的鱼苗也非常活跃。

与之形成印证,在佛山市环委会5月10日公布的2016年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制第一季度考核结果中,高明河涌达标率达125%,排名全市第二。

3.政府与社会 畅通市民参与生态建设渠道

走进更合镇洞心村,宽阔平坦的村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一棵棵榕树、樟树等常绿树种。村口有一个十七八亩的同心湖,湖中的荷花在自然地生长。后山的原生态林还改造成了50亩的后山公园,形成了独有的美丽乡村风景线。

在推动“创森”的过程中,高明注重为群众创造相对广阔的绿色休闲空间,以及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包括湿地公园和森林家园等在内的生态体系建设,让群众出门有树荫、在家有花赏。目前,高明已建成明湖公园、智湖公园、丽江水廊、海滨公园等湿地公园,并建成40个森林家园。到2017年底前,高明还将新建60个乡村“森林家园”,并提升12个乡村的绿化景观。

除了可观赏山清水秀的自然美景之外,走进这些遍布城乡的湿地公园和森林家园,还可感受到人的变化。在这些地方,很少看见有人会乱丢废纸屑和烟头,而且在既是森林家园又是古村落的乡村,有的村民还免费充当讲解员为外来游客讲述本村历史,有的村民则为游客免费提供饮用水。

人改变了环境,环境又反过来改变了人。”高明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认为,高明近些年生态文明的进步,也在反哺着精神文明。

在这一过程中,高明群众的环保参与意识也有了较大提高。近几年,高明每年都会对环境保护进行满意度调查,通过面对面征求群众意见和填写问卷得出最终结果,而群众对此尤其配合。“统计结果有一定可信度,交通要道、企业密集区域的打分明显比商住区的低很多。”一位参与评价全过程的工作人员说,作为“运动员”的环保部门在“裁判”过程中全程回避。

而在“创森”中,高明也明确提出广开渠道,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公民投资或捐资造林绿化,营造全社会关注森林、发展森林的氛围。

■数读高明生态担当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2015年高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08,在佛山五区中排名第一,较佛山平均水平低0.414。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越低,表明空气质量越好。

●PM2.5

2015年高明PM2.5全年平均浓度值为37微克/立方米,比佛山平均值低2微克/立方米,在五区排名当中处于第一。

●PM10

2015年高明PM10全年平均浓度值为54微克/立方米,比佛山市平均值低4微克/立方米。

●林地面积

到2015年底,高明林地面积约69万亩,约占佛山近70%。

●森林覆盖率

到2015年底,高明森林覆盖率达51.24%,比佛山市平均值21.87%高出29.37个百分点,在佛山五区中排名第一。

●市域森林覆盖率

到2015年底,高明市域森林覆盖率达63.96%,是全市唯一一个市域森林覆盖率超过35%的区,比佛山市平均值34%高出29.96个百分点。

●人均绿地率

目前高明人均绿地率达19.57平方米,远超“创森”14.5平方米/人的标准。

■观察眼

为县域经济绿色崛起探路

森林覆盖率超过50%、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接近90%、土地开发强度不到13%,这些基本的家底,使得高明在土地开发强度已趋向饱和的珠三角地区拥有了不可多得的生态比较优势。

而自2000年以来九入全国百强县区,2015年700多亿的GDP可媲美省内外不少地级市,以及2015年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均超过省内12个地市,则让高明成为不少县区级城市艳羡的对象。

然而,身处强者云集的全国制造业大市佛山,高明时常感觉到光芒被掩盖。它长期跻身中国百强县区,但在南海顺德两位老大哥的巨大光环下被视为小弟;它拥有国内不多见的通江达海的水陆交通网络,但在高铁、地铁建设如火如荼的佛山,却成为唯一一个不通轨道交通的区。

这虽然让高明不时感到纠结,但高明却不曾放弃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也未放弃过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坚守。早在2010年,高明便提出建设珠三角富有影响力的“绿色崛起示范区”。

在佛山资深媒体人龙建刚看来,环顾今日中国,喊出“绿色崛起”的地方远远不止高明一个,但现实还不能找到一个大家公认的成功先例:有“绿色”的地方还没有真正意义的“崛起”,而那些已经“崛起”的地方似乎又少了“绿色”。如果高明能够走通,中国将有一个样板。

通过近年的努力,高明不断丰富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正一步步接近“绿色崛起”。尤其是今年以来,佛山市委、市政府多次表态加大对高明发展的支持,包括拓展高明东出口交通、在重大产业平台建设上对高明适当倾斜资源等。

高明到广州直线距离不到70公里,到佛山直线距离不到40公里,未来随着高明“东出口”不断增加,连接广佛的快速通道不断打通,机场、轨道、水运等立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得益于自身的充足发展潜力,佛山将有望迎来“高明时间”。

在这一过程中,高明应意识到“绿色崛起”是一个动态的进程,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高明更加需要以更严环保门槛珍惜和保住手中少有的宝贵绿色资源。唯有如此,“绿色”之于高明百姓,才不会仅限于成为一种口号,才能让他们对外拥有可以称傲的生活幸福感与家园归属感。

目前,与比自身更强的发达地区比,高明环境容量和后发优势彰显;与比自身更具环境优势的山水城市比,高明则彰显综合发展实力。

未来,倘能坚守并不懈实践“绿色崛起”,高明有望给外界这样一种认知:在山水城市中县域经济最强,在全国百强县区中山水最美。(叶能军 欧嘉明 谭健才)


[阳江]举办学习宪法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深入贯彻实施宪法,林业厅
[湛江]举办2018年依法行政专题研究班
为提高湛江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林业厅
[江门]举办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培训班
为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品质提升的水平和质林业厅
南方日报:广东未来7年将完成 基干林带造林36万亩
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进 通讯员/林荫)18日,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在茂名召开。会议透露,从2019年起,我省将正式启动实施新一期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019—2025年,全省将完成基干林带造林36.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