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器出口搅局南海 恶化中国周边环境

07.11.2014  17:08

资料图:日本苍龙级潜艇。

  10月16日,就任日本防卫大臣仅一个多月的江渡聪德与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大卫·约翰斯顿举行了会谈,就日本向澳大利亚提供潜艇技术支持达成了一致意见。此前,澳大利亚一直谋求向日本购买12艘苍龙级潜艇。

  如果日澳最终签订潜艇出口合同,这将成为日本武器出口解禁以来获得的最大订单,也将成为日本武器出口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日本武器出口解禁将给国际军火市场和亚太地区战略局势造成重大影响,严重影响亚太地区各国的安全战略环境。

  先进武器出口,将获多个国家青睐

  除了常规潜艇,日本生产的战术导弹、坦克、水面舰艇也都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如果日本愿意出口这些先进武器,一些军事技术欠发达国家都是潜在客户,特别是亚洲地区的一些中小国家。在武器出口正式解禁前,日本的武器出口国主要是美国。早在朝鲜战争期间,日本就以履行“日美安保条约”义务为由,向美国提供了军用物资。此后,便一直以此为借口向美国提供武器技术。目前,日美最大的合作研制项目是“标准”-3Block2A舰空导弹,日本方面承担了红外制导头、动能杀伤弹头、二级火箭发动机、导弹头罩等核心部件的研发。

  武器出口解禁之后,一些与美国关系友好、且军费充足的中小国家,尤其是与中国存在领土纠纷的国家,最有可能购买日本的武器。目前表露出意向的就不少,澳大利亚打算购买日本的潜艇,菲律宾和越南都有意采购日本的巡逻艇,印度则希望购买日本的水上飞机。

  挺进世界军贸市场,加剧军贸竞争

  日本军事工业门类齐全,主要军工企业拥有先进的军事技术和制造工艺,武器装备技术水平得到世界公认。日本政府和军工企业一直在谋求武器出口合法化。在正式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之前,日本采取了迂回出口(经由美国向第三国出售两国共同研发的武器装备)、零部件出口、隐性出口(以非武器名义出口)和技术出口方式向美国以外的国家出口武器。但这4种方式显然都无法满足日本直接出口武器的需求。因此,日本政府在2014年4月以促进经济和和平为由正式修改了武器出口三原则,为武器出口松绑。

  早在1980年代末,日本军工企业就曾对取消武器出口禁令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认为,如果取消武器出口禁令,日本至少可以占领国际坦克和自行火炮市场份额的45%,军用电子产品的40%,军用舰船份额的60%。2012年年末,又有日本军工业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如果武器出口解禁,日本在5年内就可以进入武器出口大国前5位,10年内超过俄罗斯和英国。

  日本军工生产能力十分强大,共有1000多家企业可以生产军工产品,自卫队90%以上的武器装备由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12家骨干企业提供。但是,由于军工产品主要供自卫队使用,较少出口,因此其军工产品生产线的开工率都不高。日本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石川岛播磨重工等企业军工产品的占比均不到10%,远低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80%~90%的军工产品比例。

  武器出口解禁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军工企业的产能将得到充分释放,可供出口的武器大部分将实现批量生产,这有利于降低单件武器的采购成本,提高国防经费的使用效率。同时,通过出口武器获得的利润还可以支撑军工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入新技术的研发,极大促进日本的武器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使日本军工有能力制造更多的先进装备。

  搅局南海,恶化中国周边战略环境

  以前,由于受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除了与美国联合研制导弹防御系统等项目外,日本一直被排除在国际合作的框架之外。即便是日美联合研制的产品,由于受到旧原则的限制,也无法出口到美国以外的第三国。

  在实施新武器出口原则的背景下,日本将能更多地参与国际联合开发和生产项目,不仅可以分担武器装备的采购成本,还可以获得独自开发难以获得的尖端军事技术。尤其在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方面,由于不再受旧原则的限制,美日联合研制的相关系统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口给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其他伙伴国家,为美国扩大反导体系覆盖范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日本武器出口解禁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将进一步恶化。日本认为南海问题与其国家利益相关,也希望利用南海对中国进行战略牵制。近年来,日本防卫省不断拨款向东南亚国家提供支持,目的在于提升东南亚各国的军事应对能力,为相关国家在南海问题中对抗中国鼓劲儿加油。

  2012年5月,日本政府提出向菲律宾提供10艘全新的1000吨级巡逻艇。2013年7月,安倍在日菲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继续向菲律宾提供援助,帮助菲海岸警卫队提升能力。2014年5月,日本首相明确表示要向越南出口先进的海上巡逻船,以便与中国对抗。今年9月,日本和东盟防务负责人在东京举行研讨会,讨论日本向东盟成员国出口防卫装备事宜。这将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使南海局势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