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人员称弄清隐翅虫“隐翅”巧妙机制

05.11.2014  13:05

  隐翅虫是一种在全球广泛分布的小型昆虫,因翅膀不可见而得名。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首次弄清了隐翅虫“隐翅”的机制,有望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新型人造卫星上的折叠太阳能电池板以及雨伞。

  隐翅虫最大的种类也只有几厘米大,大多数种类鞘翅短而厚,后翅发达,起飞时能迅速从鞘翅下展开又薄又大的后翅,飞行结束后将后翅叠好重新藏在外侧坚硬的鞘翅下。不过其折叠后翅的方法与其他昆虫相比要复杂得多。

  日本东京大学和九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用每秒能拍摄500张照片的高速摄像机,拍摄下了一种6毫米长的隐翅虫起飞和收起后翅时的图像。隐翅虫后翅折叠后的面积只相当于展开时的五分之一,展开只需要0.1秒,折叠也仅需要1秒。

  研究人员发现,折叠后翅时,隐翅虫先将两个后翅合拢到一起,然后用细长的腹部上下移动,如同把被子叠成三折那样把翅膀折叠起来。而左右后翅的折叠方法不完全相同,也不是同时折叠的,有时是先左后右,有时是先右后左,相当复杂。

  领导研究的齐藤一哉指出,隐翅虫一瞬间张开和收缩后翅的方法以及身体的结构都是非常独特的。后翅折叠后不仅面积小,而且能够在一瞬间展开,折叠后也不会失去韧性和强度。这一机制可以帮助人类改善目前设计,如设计新型折叠雨伞和人造卫星上的折叠太阳能电池板等。